政协委员“保税仓库工厂”监管模式提案获采纳

11.11.2014  09:58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市政协委员王庆华提出的“保税仓库工厂”监管模式提案获市商务局采纳。记者获悉,作为重点提案,王庆华的《关于大力推进东莞保税物流多元化发展的建议》获得了市商务局肯定,该局透露,我市将逐步推进“一仓一厂”、“一仓多厂”监管。

  保税物流要多元化发展

  王庆华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是“延伸”、“集中”,即延伸产业链以实现增值和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由于历史原因,东莞加工贸易已形成了“漫山放羊”的“散养”特点,“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已无可能;而东莞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又相对严重滞后,根据多方研究显示,松山湖高新区不适合建立综合保税区,即便是建立虎门港保税港区,仍无法满足东莞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散养”的需求。

  加工贸易的核心是保税,一旦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发生调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企业不再享受保税政策,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前景就会变得令人担忧。

  为此,当前东莞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是大力推进保税物流的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加工贸易企业“散养”的需求和加工贸易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将历史的特点转变为现实的优点,以实现东莞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东莞的高水平崛起。

  保税仓库远不适应企业需求

  王庆华建议,东莞保税物流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具体来说,既可以继续申报“综合保税区”,也可以合理布局“保税物流中心”,更应该大力发展“保税仓库”。目前,东莞地区保税仓库远远不能适应1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的需求。因此,应该推广“保税仓库工厂”的监管模式。

  市商务局认为,王庆华委员提出的“保税仓库工厂”监管模式是现有监管模式的一个创新发展,该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东莞加工贸易“散养”特点的需求,值得推广。下一步,该局将组织镇街外经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大型生产企业等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同时争取海关的大力支持,为保税仓库及生产企业搭建与海关面对面沟通的桥梁。该局将全力协助海关、口岸等部门逐步推进“一仓一厂”、“一仓多厂”等监管模式的实施。

  根据该提案,市商务局特别到东莞海关及已试行“集中申报信息化监管”保税物流监管模式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了解该模式的有关情况及其对我市保税物流多元化发展的意义,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市商务局调研报告指出,“集中申报信息化监管”的实际应用——华为模式,由东莞海关为其量身定做了“集中申报+信息化监管”的保税物流模式,支持企业在东莞的生产制造中心旁边设立一个面积约为4593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引导企业以“保税仓库一般贸易”方式运作。该局还给出了推广步骤:第一步鉴于该模式对企业要求较高,为此认为适合在大型制造企业和“一仓一厂”专属型保税仓库推广,由海关筛选有资质企业,该局积极配合,把“华为模式”推广至有意向实行“集中申报信息化监管”监管模式的企业。第二步:是逐步扩大到“一仓多厂”的专业型公共保税仓库。第三步是推广至“一仓多厂”的区域型公共保税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