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从“扶贫”中发现商机

27.08.2014  14:19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4-08/27/content_2732917.htm 时间: 2014-08-27 来源: 信息时报A8版

谈到自主创业,吴俊松说过程有苦也有甜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刘宇雄 梁健敏 见习记者 张琛平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创业档案

  创业类型:电商+农业

  毕业学校:华南农业大学

  团队核心成员:3人

  年龄层:毕业第一年创业,成员均为90后

  项目合作农户:近700户

  月营业收入:近3万元

  创业启动资金:30万

  资金筹集方式:自发合伙筹集

  项目简介:扶贫电商创业团队通过建立“可溯源扶贫点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让广东省内扶贫点的农民把优质农产品放到自建平台上销售。与此同时,通过二维码的功能来跟踪溯源农产品供应商的信息,更好地监管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从侧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在线上,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线下打出“健康厨房”概念,开设实体体验中心及联合加盟店,把养生真正平民化,带入寻常百姓家。

  2013年12月9日,广州的天气阴冷并伴有灰霾,但对于吴俊松以及他的团队来说,这一天的心情却是无比晴朗。这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创业计划书,赢得了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的认可,并答应为他们的创业起航提供场地及技术的支持。由此,一个关于“稻草人”的创业梦想正式开启。

  不到一年的时间,吴俊松以及他的团队通过建立“可溯源扶贫点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成功吸引了近700户农户加盟,他们企业的营业收入,也从当初的一个月几百元,迅猛发展至一个月近3万元……

   谈创业萌动 跑进校长办公室谈创业项目

  2013年12月9日这天上午,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两个学生敲开了门。

  “你们有什么事反映?请坐下说。”陈志强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甚至眼光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桌面上的文件上。这是因为,学生来到他的办公室,反映饭堂青菜吃出了虫子、宿舍哪个设施坏了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实在太多了,他以为,这一次也不例外。

  “校长,我们想依托校方的支持,让自己的技术和电商平台走出华农,走向扶贫点,让农民在我们的电商平台上销售农产品,带着农民来创业,带着他们脱贫致富。我们已与河源龙川义都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促成了第一笔交易,并得到了媒体的支持。此外我们也曾联系了韶关坪石当地扶贫点,近日,河源其他县的扶贫点也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相信我们的‘扶贫点电商项目’在不久会进入更多扶贫点的‘寻常百姓家’。”吴俊松一口气说了已憋在心里面良久的一大通话。

  “你们想创业?”陈志强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光也开始转移,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两位其貌不扬的学生。

  “是的,这是我们的项目设计书。”吴俊松迅速把自己准备好的一份创业计划书递到校长手里。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陈志强完全沉浸在与吴俊松的交流当中,并深入与他们交流这个创业项目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要知道,这是他当校长以来,第一次有学生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跟他大胆地谈创业梦想。

  这一次的谈话对于吴俊松来说无疑是迈出创业奠基性的一步,这是因为,在谈话后,陈志强当场拍板:愿意无条件支持他们创业团队,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学校孵化基地作为办公场所。

   谈创业起步 曾被人误认为是“骗子

  在谈到农业创业的想法,吴俊松表示,作为食品专业的毕业生,他的想法是:通过华农的优良种子以及技术优势帮助农户实现种植丰收,通过专业的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然后通过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地方政府帮助下和农民沟通,将一个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扶贫区推广开来。

  “农户只需要出土地以及劳动力,其他如化肥、技术、销售等环节我们帮他们解决,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吴俊松表示,他们农产品包括高校农业技术输出培育出的农作物以及扶贫点地方政府扶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其中,水稻是他们的第一产品,其他还包括土鸡蛋、灵芝、石斛等。

  为什么选择在扶贫区内推广项目?吴俊松解释说,他了解到,目前广东全省有3000多个农村扶贫点,政府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农业创业项目,他们所拥有的农业技术以及电商技术刚好能够与之结合起来,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实现创业的梦想。

  但开始总是艰难的,吴俊松的创业团队起步并不是一帆风顺。

  对于扶贫点的农户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学生跟他们拉家常、问收成和谈电商,倒有点“骗子”的味道。“刚开始很多农民不相信我们,觉得我们是骗子。

  不过,因为有政府驻村干部和地方合作社的帮忙,吴俊松很快找到了突破口。

  从项目开始至今,他陆续办了12场电商培训讲座。现在,他已经成功和韶关坪石镇、河源通衢镇、义都镇以及梅州五华县合作社合作,项目合作农户已近700户。

   谈创业策略 整合学校政府扶贫点资源

  吴俊松以及他的团队,在推动这个创业项目时,充分挖掘“扶贫电商”概念背后蕴藏的资源,他们左手拉政府驻村干部,右手牵起起母校华南农大。项目借着母校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和政府鼓励新农业、鼓励公司牵手扶贫村的政策慢慢地走上了正轨。

  “我们第一步是跟华农要技术,跟教授一起下田间去,指导农民种田。同时华农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因为学校也承担着扶贫的项目,可以合作着一起做,这方面是很大的优势。”吴俊松说。

  对于扶贫,吴俊松觉得,政府有政府的角色,但商业能做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去从根本上带动扶贫村的发展。吴俊松说,项目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致富,这是他们项目吸引力不断增强的原因,这也是他创业以来的最大成就感之一。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和时间来寻找可信任的健康食品,受此启发,吴俊松也把当前比较先进好用的技术应用到产品销售上。公司为此专门设计了可溯源系统,通过扫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看到生产者的姓名、产品产地、种类,生产时间,物流经办人等详细的信息。

  “我们就是要做一名捍卫老百姓餐桌安全的‘守护者’!”吴俊松说,这是他选择华农、选择食品专业的最初梦想,也是他当前创业坚守的法则。

(责任编辑:周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