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垃圾计量收费试点还没“试透”
信息时报5月22日A17版 (记者 万宇 通讯员 成广伟) 昨日,信息时报报道了已经结束的垃圾计量收费试点不理想的情况(5月21日A28版),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回应,上一阶段试点的只是让居民用专用垃圾袋模拟整个流程的一部分,下一步还要继续试验论证评估,但不可否认这种实验投入成本比较高。对于广州垃圾费是按水费征收还是按袋计量,需要综合考虑行政成本问题,两种模式仍在研究阶段。有专家建议,应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人口特征制定不同的垃圾计量收费标准,而非仅仅是区分垃圾费用征收的形式。
危伟汉:还要继续试验
“广州垃圾费征收可能采取的几个模式仍在研究论证阶段。”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在昨天上午召开的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课题项目验收会上表示,5月20日结束的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仍有待评估验收,总结试点的成败与优劣。上一阶段的试点远远没“试透”,因为试点多数采用免费发放专用垃圾袋给居民的形式,只是试验了按袋计量的流程,并不是完整的模式。所以仍然要继续试验,最终的试验模式是要让居民真正掏钱买袋子,买袋子的钱已把各种费用综合在里面,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继续修正。
危伟汉承认,按袋计量试点投入的管理成本比较高。“按袋计量、按量收费是目前最先进的垃圾费征收模式。但未来是否能采取这种模式,也要看其他的条件能不能配合,例如市民的接受程度、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素质。”他直言,按袋计量还要考虑产生的行政成本怎样来消化。“如果全广州都用这种模式,光是袋子市政府就要增加三四亿的投入。”
专家:不同区域收费应不同
“我早上留意到媒体有关垃圾计量收费试点不理想的报道。我个人认为,广州的垃圾费收费模式最好还是按不同区域分别处理的办法。”昨天上午召开的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课题项目验收会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提到了有关计量收费试点不理想的报道。
彭澎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台湾地区和日本用了15~20年时间才建立起模式。对于广州要在3~5年时间内完成,他表示担忧。他介绍,此前他去农村地区调研卫生状况,发现不少村里的垃圾桶都成为摆设,居民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对于垃圾费的收取模式,彭澎在基层镇、街听到的多数声音是希望随水费征收。但他认为,广州可以考虑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模式。例如垃圾分类成熟的社区就实施按袋计量垃圾费,而其他分类还不成熟的地区则使用随水费征收,这样一来能够配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朱一中也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垃圾收费标准”,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人口特征制定不同的垃圾计量收费标准,而非仅仅是区分垃圾费用征收的形式(按袋或按桶征收,或向单位、物业或向居民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