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破解信访难题最根本的还是走群众路线

13.06.2014  16:1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运行了50多年的信访制度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架设在各政府部门和百姓之间的一座桥梁,信访部门又该如何改进职能呢?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信访局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探索并试行了“三转、四家、五化”的信访工作方法,在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办结了一批信访积案,也让更多的群众对我市的信访和接访工作增加了满意度(详见《兰州日报》6月12日一版)。

  信访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各种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比以往更加尖锐,加之我们的法制建设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层出不穷,信访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告御状”的心理文化,前有秦香莲,后有杨三姐,总是期待着有什么青天大老爷来给自己主持公道。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显然不符合当代中国已经是法制社会这个实际情况。之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大量的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除了涉及的上访事件确实越来越复杂,解决难度很大以外,还与我们的信访制度不完善,信访人员素质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群众意识有很大关系。很早以前,《人民日报》就曾发表评论谈到这个问题——“从绝大多数上访者来说,只要能在本地解决,谁愿意越级上访呢?他们所以拖儿带女,背井离乡,上访告状,主要是因为在下面无人过问,无人受理。可见,采取具体措施和办法,是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关键一条。”很显然,不到万不得已,民众不会走上艰难的上访之路。如果基层政府,特别是公检法机关真有负责任的意识,真把上访者当成亲人,愿意为上访者解决实际困难,越级上访的现象就不会愈演愈烈。

  看来,解决信访难题的关键还是一个意识问题,即把群众摆在什么位置上。4月23日,国家信访局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越级走访进行规定,信访部门将不再接待越级走访,但通过网络、邮件等形式进行信访则不受限制。该《办法》被很多人误读为不允许越级上访。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该《办法》首先做实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促使他们解决好信访问题,也有利于维护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同时,对推诿搪塞、工作失职和瑕疵审判等行为也落实了责任追究制度。《办法》的精神内涵是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内解决好群众的上访问题,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例如报道中提到的兰州糖酒公司中山路门市部的30多名职工对拖欠工资和社保的上访案例。这是一起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果措施不得当,很容易激化矛盾。但是在市信访局的协调下,相关部门承认是政府工作失误,并向上访群众道歉,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由于信访部门负责任的态度,这起事件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解决好信访难题,关乎基层政府的善治,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关乎社会稳定和法治水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在信访问题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完善群众工作制度,推进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试点,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落实好中央的要求,一是坚持群众路线,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兰州市信访局紧紧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探索并试行了“三转、四家、五化”的信访工作方法,在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办结了一批信访积案,也让更多的群众对我市的信访和接访工作增加了满意度。从中我们看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仍然是我们解决各种工作的难题的出发点和最好的解决方式。(徐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