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影像:一年修复古籍9册500叶

20.04.2015  23:36

修复中的《五知斋琴谱》一叶,百度百科介绍这是中国清代以来流传最广的古琴谱。

图/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去年的这会儿,深圳图书馆正式启用了古籍修复室。4月16日,记者再次来到古籍修复室了解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修复了9册古籍,一共500叶(修书用语,指把装订成册的书拆开分解为单张书叶)。深圳图书馆目前有馆藏古籍3000册,照此速度修下去,啥时候是个头?

不求速度要看心情“修书讲究的是安全第一,要把古籍‘修旧如旧’的恢复过来,我们追求的不是速度”,章良说,他上研究生时学的是版本学专业,修复室成立前他在国家图书馆进行了古籍修复专业培训。

遇到特别难修的,需要不仅是技术,还得看心情。“看到大洞、小洞、叶残的特别厉害的书,心情如果还不好,很可能干的一团糟。这个时候就得停下来,出去干些别的工作调节一下。我们也不是天天在这里修,在这方面比专职修复师要好一些。”章良说。

古籍修复室只有章良和李璟两位修复师,他们也不是专职,还要做图书馆的课题和活动。

修复不易欢迎捐赠古籍修复师李璟介绍,“很多市民过来咨询古籍修复的事情,能不能帮他们修啊,修书用什么纸啊,但现在图书馆馆藏的古籍还有很多没有修复,没有时间帮助市民修书。因为工艺复杂性,风险性,暂未对读者开放。图书馆一直有开办古籍修复讲座的想法,把古籍修复的知识传授给市民。

但即使学会了修复技术,古籍修复所用的材料不易在市面上获得。章良介绍,现在修复室的修书纸张全是国家统一采购的,标准严格,每张纸都是古法手工打造,到货后还要测量酸碱度,不合格的不能用。每册古籍的用纸也有差别,特定的古籍需要用特定的纸张。

图书馆具有恒温恒湿的古籍保管条件,很欢迎市民捐赠古籍,深圳的天气湿度变化大,古籍容易生虫,损毁很快。李璟说,“古籍都属于文化瑰宝,只要是市民捐赠的古籍,不管品相条件如何,我们都欢迎,捐赠的市民还会得到图书馆的古籍捐赠证书。也有很多市民想把自己的古籍卖给图书馆,但图书馆没有这方面的经费去收购。

除了捐赠,图书馆也尝试过古籍托管,市民藏家与图书馆签订托管协议,把书放在图书馆里保存,书还是自己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只尝试了一位藏家的托管,藏家拿来时候部分古籍生虫,用冰箱杀虫就要很长时间。”,章良说。

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深圳图书馆将举办第三期“书的故事”展览,届时将有馆藏民国文献与市民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