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冰桶“抽水”,有何不可?

27.08.2014  12:39
摘要:公益活动“冰桶挑战”正借社交网络及名人效应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杂谈

        公益活动“冰桶挑战”正借社交网络及名人效应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据报道,8月22日河南鲁山县民众聚集在中原大佛前,举着空桶及“河南请对冰桶挑战说不”的标语,抗议正在火热进行的“冰桶挑战”。今年干旱已经造成平顶山部分地区民众吃水困难,目前南水北调水渠正在紧急向平顶山调用饮用水。有民众表示“玩儿冰桶的不知我们的旱啊”。

        不过,网络名人罗永浩就批评河南抗议者的行动,认为“冰桶挑战其实用不了多少水……玩不玩冰桶挑战,那些水也不会自己跑到缺水地区去。同情并帮助贫困的人是美德,逻辑混乱地指责或引导指责正常支配自己资源的人,是不对的”。这种论调有意把反对者的举动,与1970年赞比亚修女给美国宇航局写信的事相提并论。当时,修女M  aryJucunda不理解“地球上还有那么多穷人忍饥挨饿,为何N  A  SA还要投入数十亿美元进行太空探索”。

        但河南一些人士的抗议行动,重点显然不在“澳大利亚人口那么少,为何中国还要计划生育”此类有关选择的优先次序问题。不仅诉求仅限于“河南”,而且,与其说是跟“冰桶挑战”对着干,不如说是借冰桶“抽水”,希望通过搭媒体热点的顺风车,呼吁外界对不被关注的旱情多一些关注。

        应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而且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让那些接受冰桶挑战、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意识到,如果说媒体存在议程设置,那么公益行动本身也有议程设置的问题———不被媒体关注到的人和事,就意味着社会问题的边缘化甚至不存在。正如某些动物保护主义团体或个人多年来反对保护大熊猫,理由是熊猫受保护,因为其憨态可掬,长得可爱,因此得到了不成比例的动物保护资金,但那些不好看的动物尤其是濒危昆虫,就因为面目狰狞而被世人忽略了。

        遗憾的是,这种选择性的慈善举动,正是眼下“冰桶挑战”的缺陷之一。具体表现在:他利的慈善宣传许多时候隐含着参与者自利的成分。比如,明星点名明星,老板点名老板,就已成为一种互博宣传的人际关系显摆。有人连A  LS为何物都不知,也随大流自淋一桶冰水。这种无厘头公益,到底是真心慈善还是为博版面也未可知。反而河南抗议者的呼声让人反省,真要热心公益慈善,不妨从身边的人和事、周遭的具体需要出发,关心和投入本地事务与社区建设,并不输那些镜头前网络上对弱势利益的大声疾呼,都是公民自我建设的重要方式。  麦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