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被判17年 受赠玉石可办展览(图)

28.02.2015  23:07

  华声在线综合报道

  据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东营中院今日公开宣判被告人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被告人倪发科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有期徒刑1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被告人倪发科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

倪发科受审(资料图)

  2014年12月15日,倪发科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在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庭审结束后,被告人倪发科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全部予以认可,表示服从法院任何判决。

  2013年6月4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9月26日,倪发科人大代表资格被终止。9月30日,中央纪委公告称,倪发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或通过其亲属收受巨额财物;道德败坏。上述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违法,其中收受他人巨额财物问题已涉嫌犯罪。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先后49次受贿折合人民币1300余万

  2014年12月的庭审中,公诉机关提供了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照片、鉴定意见等证据,指控被告人倪发科先后49次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字画、玉石、现金等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300余万元。同时指控被告人倪发科对折合人民币580余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其行为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此次庭审过程中,倪发科收受的大量玉石“雅贿”作为证物被曝光。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的消息显示,倪发科2008年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后,分管国土资源工作,未经组织审批同意,就担任了省珠宝协会名誉会长,接触上了玉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据悉,倪发科多次收受与自己“深度”交往多年的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吉立昌等人的巨额贿赂。作为回报,倪发科为这些企业的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滥用权力,当“掮客”拉关系,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落实用地指标等。

   倪发科:感到自己提拔没希望 为退下来的生活做准备

  倪发科称,自己在副省长任上的前两年工作还是很积极的,后来感到自己年龄大了,快到点了,提拔没有希望了,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思想随之发生了变化,将重心从工作转移到为退下来的生活做准备。“过去几十年是为别人活的,现在到了该为自己活一把的时候了。

  倪发科在庭审陈述中表示忏悔,他称:我的政治生命已经终止,生理生命等待着判决,无论什么结果,我都接受,绝不上诉,我将在我的有生之年,好好地接受思想改造,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赎罪,向家人赎罪。

   提到玉石眼睛发光 受赠玉石之多可办展览

  倪发科从芜湖开始仕途,1999年调任安徽六安主政一方,历任行署专员、市长、市委书记。2008年,倪发科当选安徽省副省长,直至5年后落马。倪发科还有多个社会兼职,安徽省珠宝协会名誉会长是其中一个,却是他主要受贿领域。

  倪发科爱好玉石始于在六安市任领导期间,当地发现一种玉石矿,为培育成产业,市里邀请了多名全国玉石专家前来鉴赏、献策,后发展产业未成,倪发科自己却发展成玉石爱好者。据有关部门调查,倪发科爱玉成痴,说起玉石“顿感精神、眼睛发光”。平时看电视、看书,玉不离手,脖子上还要戴上一个玉石挂件。

  短短几年间,倪发科玉石藏品之丰富可开办玉石展。

  办案人员发现,在倪发科的玉石收藏中,有很多来自商人、老板的“雅赠”,如安徽大昌矿业公司老板吉立昌、某房地产公司老板黄某等赠送的玉石,总价值达1200万元。为买到倪发科喜欢的和田玉,吉立昌多次专程带着玉石专家坐飞机去新疆,买回玉石供倪发科挑选。房地产公司老板黄某得知倪发科“好玉”,精心买了一件玉器送去,不料倪发科“笑纳”之余并不满意,称“这块玉石的白度不够”。为此黄某另到玉石市场“寻宝”,又花了16万元,买了一块“更完美”的和田玉送给倪发科。

   落马后承认爱好玉石:满足了“我对它现实价值的贪欲

  “我对自己犯下的罪行非常后悔,本来应该安度晚年,可是没有把握好自己,心理失衡,私欲膨胀,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近期,霍邱铁矿腐败窝案中,倪发科昔日的下属杨先静、权俊良等已先于倪发科出庭受审,其中杨先静当庭这样哭诉、忏悔。

  落马后,倪发科承认,自己爱好玉石,觉得玉石是一种“高雅、文明、保值增值、掩人耳目的权钱交易”载体,满足了“我对它现实价值的贪欲”。

   被退休官员举报近十年 与其主政六安期间矿业开发多有关联

  媒体称,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曾主政六安市,六安的退休官员和商人对倪发科的举报从2004年就开始了。一位退休官员表示,事发后“有关方面一直在想办法保他,但是保不住了”。据记者调查,倪发科事发与其主政六安期间的旧城改造、国资拍卖,以及矿业开发多有关联。

  据中国网、新华社、西海都市报等

  (来源:华声在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