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偏乡孩子教育品质 台湾教育界探讨行动方案

19.09.2015  19:09
-->

  家住台东县的小学四年级男生阿威体重只有21公斤,无法集中注意力,阅读能力几乎为零,一场车祸让他成了这样;他的哥哥阿然读高一,但连最普通的“现在”二字都不会写。

  “谁说不念书、偏安一隅可以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台东人最穷、寿命最短,也最不快乐——自杀率在台湾是最高的。而解决这一切的药方,就在于为孩子们提供高品质的教学。”台湾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世杰在19日召开的“2015愿景工程——偏乡教育行动论坛”上说。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全台有三成多的初中生在过去两年的会考英语和数学科目取得中等待加强的成绩C,他们中有九成来自偏乡、少数民族部落以及经济弱势的家庭。

  曾世杰曾在台东服务,主要是培育小学老师。20多年的基层工作,让他看到许多偏乡孩子因为基础读写能力不足,限制了他们的潜能,长大后找不到好工作,只能一代一代“复制贫穷”。

  “我相信,一盎司的行动胜过一吨的理论。”这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育哲学博士,甘愿放下自己的老本行——阅读心理学,将研究焦点转移到读写教学实务,与研究团队一起开发出许多强调学习策略的读写教材、师资培训以及教学模式,在宝岛偏僻学校进行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台湾联合报系“愿景工作室”执行长胡立台说,偏乡招不到老师,教师流动率高,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让贫穷家庭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举办这次论坛就是希望借由一线偏乡老师、相关学者、团体,与教育主管官员直接对话,共同为改善台湾偏乡教育找出行动方案。”胡立台说。

  在当天的陈述和对谈中,与会人士就管理、教学、技术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云林县樟湖生态中小学校长陈清圳介绍说,学校以当地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从中理解课本知识,配合单车走读、自主旅行、家乡调查等课外活动,培养孩子学习的渴望、生活的信心、生命的喜悦、创新的勇气等品格。

  与会的大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校长吴清镛则建议,从教师聘任制度、教师专业热忱提升等方面入手,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偏乡教育品质。

  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思华认为,偏乡学校既是偏乡的知识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更将是偏乡子弟返乡的创业中心。偏乡教育的目标应当包括使学生掌握基本学力、多元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以及了解家乡文化,开拓全球视野等元素。为此,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提高偏乡教师员额、引进民间资源进行课程辅助、改善教师宿舍环境、松绑教育学程以使志愿者转为正式教师等方案。

  “量变造成质变,柔水终成雕刀。台湾的教育应该拉近前后两端孩子的学力差距,让每个孩子能学、爱学,即使出身环境不好,也同样拥有成功的机会。”曾世杰说。(记者曹槟、陈键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