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圆心的圆”
●东山学校 张奇
现在的孩子们基本上是“学校——家里——培训班”三点一线,对课本以外的知识,诸如言谈轶事、民间俗语和社会趣闻知之甚少。语文课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应该让他们逐渐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特定的环节,那就是“有圆心的圆”课外话题拓展环节。
由课文拓展言谈轶事。例如上鲁迅的《风筝》一文时,因为鲁迅的文章主题比较隐晦,语言又处在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学生们对这篇文章并不是那么地兴趣盎然,而当我说到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时,便开始了“有圆心的圆”拓展。浙江绍兴可是一个“帝王将相美女之城”,而且鲁迅可是一个追求自由恋爱的人哦。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接着我一一解释绍兴出了哪些帝王将相美女,简介鲁迅的婚姻,在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进行了课外话题的拓展,那一节课,同学们上得津津有味。
由课堂拓展民间俗语。因为普通话的普及,现在的学生对于民间俗语表现得很陌生。例如客家话俗语“猪接勺”“落雨天挑秸秆”等,很多同学从来没有听过,每次听到这些俚语都是既好奇又激动。这些俗语穿插在课堂上,也让语文课接上了地气。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有浓重的“京味儿”,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不能有客家俚语呢?
由时事拓展社会趣闻。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社会趣闻,我时常选择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来和学生们分享,意在让他们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9月3日阅兵,歌星范玮琪因为在阅兵时段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双胞胎孩子的照片,被部分网友批评不爱国。我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不看阅兵=不爱国”这几个字,问孩子们这个等式是否成立,孩子们各执己见,接着我又在黑板上写下“道德绑架”四个大字来匡正同学们的思想。社会趣闻包涵着正能量和负能量,拓展的时候应当摆正立场,切莫让学生的思想过分偏激,甚至沦为“小暴民”。
语文教学仅停留在课文的语言文字表面是不够的,而课外话题的拓展和语文的书本内容并没有冲突。相反,在课堂上向学生输送课外知识是大有裨益的,课外话题的拓展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学好语文,能让孩子们长期保持着学习语文的激情,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课外阅读的兴趣,明白肩负传承文化的责任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价值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