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杂谈|遇见对的医生真好
▲制图 范春天
端午开始,小孩皮肤病发作。因为跟去年同季节症状相似,就直接吃了家里常备的过敏药。
三四天过去了,没有明显改善。虽然不是急症,但严重干扰日常生活。
去年看病时曾辗转两家医院看了三个医生,诊断变来变去,耽误了病情更添烦恼,其间曲折让我对上医院有点纠结,上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值得琢磨一下。
我想起多年前给自己看过皮肤病的一位医生,冒昧发短信给他,得到回应。简单陈述小孩病情病程后,他给出了不同角度的分析,郁闷多日的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跟小孩讲这医生曾给我看过病,比较熟悉。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当天赶往医院的路上,小孩就表示好很多了,“医生有吓退疾病的功力呢!”我开玩笑说。
医生诊断病情的过程并不长,其间给我们讲了一些此类病症的机理,有些是我完全不了解的。医生还说,当看一个医生觉得不合适、药不对症时,要懂得及时调整思路,换医生。
不少人生小病不愿马上上医院。一是因为好点的医院排队长停车难,二是因为有时医生开的药物没有很快见效,焦躁的病人因此会产生不相信医生的心理,甚至自己四处搜集信息“自我看诊”。比如我,因为此前看病遇挫,自认为熟悉孩子的病情,也有皮肤问题的经验,再查看些相关资料,就开始自己做判断。但医学实在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普通人没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看诊经验和用药经验,跟着碎片信息、只言片语自我诊断很容易走偏,如果再擅自用药耽误病情,就更可怕了。
另一个体会是,如果医生多跟病人科普一些病程的知识点,比如病程长短,预期治疗中可能有反复等,病人心里踏实更有助于治疗。小孩在首次看诊后也有病情反复的时刻,复诊时她印象深刻的便是医生说的“还会痒太正常了”,转述这话时,语气中透出对医生的信赖,也认同了自己的病程,静下心配合治疗,与首次看医生前认为“是不是没有办法?”的心态判若两人。
还有个细节,小孩要求我把医生的微信置顶,可见她对这位医生的信赖。面对难缠的疾病时,找到信赖的医生,就是找到了安心和信心。遇到对的医生真好。
全媒体记者 段利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