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看球,你会吗?

12.06.2014  21:53

原标题:健康看球,你会吗?

  在每个人的价值体系里,世界杯都有着不同的分量。所以每届世界杯,都会有球迷“用生命看球”,不是因为过于激动跳楼,就是疾病突发,或者饮酒过量发生意外。但说到底,世界杯终归是人家的,生命和健康才是自己的。所以,就算要熬夜,也得学会如何科学熬夜。

  以下四类人群,最好别看直播

  世界杯跨度长达1个月,但以往此类赛事,总会有医学专家提醒,有几类人群不适合长期熬夜。本届世界杯,开球时间多是北京时间半夜,所以以下人群可得注意,尽量别坚持熬夜看直播。

  第一类,是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己喜欢的球队的输赢,都可能引起这类球迷的情绪波动,再加上熬夜辛苦和疲劳,极易犯病。

  第二类,是特殊职业者。比如从事司机、高空作业、精密机床等富有危险职业的人。

  第三类,是患有眼疾的人。患有干眼症和有青光眼发病倾向的人不宜熬夜看比赛,因为这类人本身视力就比较差,用眼比正常人容易疲劳,如果熬夜看比赛,对眼睛的损害就更大。

  球队输球伤神,以下三点须知

  当然,世界杯的魅力,很多球迷是根本无法拒绝的。假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球迷实在忍不住,要熬夜看某场比赛,建议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提前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尽可能地预想到场上可能发生的变故和结果,并提醒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激动。

  第二,请家人或朋友陪伴,一起看球。这样一来,即便是自己的球队输球或赢球,而自己又忍不住激动了一把导致犯病,也会有人及时施救。

  第三,看球前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需要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看球时应该准备哪些急救药物,在犯病之后该如何进行急救。

  熬夜喝酒伤身,建议果汁代酒

  当然,绝大部分熬夜看球的,都是没有以上疾病的球迷。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看球时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不知从何时起,看球喝啤酒成了风靡全球的习惯,甚至有“无啤酒不世界杯”之说。不过医学专家不止一次提醒,熬夜和喝啤酒,都是伤肾的原因。最起码的,人的肠胃深夜处于休息状态,这时狂饮暴食容易引发胃肠疾病。

  2012年的欧洲杯,就有中国球迷在熬夜喝酒看球的节奏中,丢掉了性命。一位26岁的长沙球迷,在那届欧洲杯持续了11天这样的生活方式之后,睡下再也没有起来。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一名24岁的中国球迷,在开幕式当晚大喝啤酒,观看直播中瞳孔放大,送医后不治身亡。

  对于这些病案,医生给出的警示是:连续的熬夜、睡眠不足,导致身体机能、免疫力降低,再加上看球过程中抽烟、喝酒,诱发出生理病变,建议用鲜榨果汁等健康饮品取代啤酒。

  比赛忍痛取舍,保证充足睡眠

  当然,熬夜看球对绝大部分球迷健康的最直接影响,还是睡眠不足,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在白天工作或学习,因此每届世界杯都会有球迷因此生病。

  所以专家就建议,要有选择性地看球,保证在看球的时候不至于把自己的身体搞垮,至少每天要保证6至7小时的睡眠。如果晚上一定要熬夜看球赛,就要合理调整每天的睡眠时间。熬夜看球前后应该补睡,上班族可以下班回家时在车上闭目养神片刻,或中午抓紧时间休息半小时,还可以在晚饭后、球赛开始前小睡一觉。

  尽管午休可调整身体状态,但频繁熬夜,尤其是上班族,身体肯定吃不消,因此,有些比赛要适当放弃。

  美女熬夜伤肤,用心则可避免

  说完恐怖的,再说些轻松的。如今,看世界杯早已不是男人的专利,不少美女也加入到球迷行列,对足球的热爱不输男球迷。不过对于美女球迷来说,长期熬夜后最担心的是皮肤变坏。对于这些美女球迷们来说,以下经验或可借鉴。

  晚餐最好不要吃辛辣食品,辛辣食品会让皮肤中水分的过度蒸发会导致皮肤缺水。此外,酒精类的饮料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大,它会阻碍皮肤对养分的吸收,应尽量少喝。

  比较枯燥的比赛会让很多妹子感到困倦,她们会不经意地揉眼睛。但不管感到多困,一定不要揉眼,这样会使得眼部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形成黑眼圈。

  熬夜后,一定要勤快地为自己敷上清水面膜,滋养肌肤。对于眼部,也可以用眼部精品保养5分钟。坚持下来,第二天你依然会是容光焕发,熬夜的痕迹在脸上并不明显。

  平时科学饮食,看球适当活动

  最后,再放送一些记者长期熬夜得来的一些经验,权当是“科学熬夜”的一些启示吧。

  如果有条件,最好提前做个体检,以确认自己身体状态是否适合熬夜,如果查出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谨慎为妙。

  世界杯期间,尽量调整饮食结构,食物要以清淡为主,并适当补充维生素。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多吃高蛋白和膳食纤维,比如牛肉和玉米;晚餐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比如苹果等水果;榨点新鲜果汁或是豆浆,当作宵夜,取代啤酒;少吃方便面、薯片等垃圾食品,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还会使血脂增高。

  看球的时候,还要适当增加一些运动,比如起身伸个懒腰,抖抖手、抖抖脚,不能长时间保持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