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少复诊”切莫只学皮毛

13.01.2016  08:28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儿科就诊绿色通道运转整整三周,医生坚持少复诊的原则,建立“患儿线上居家护理应急指导微信群”,最终有七成患儿仅一次就诊就可以治愈,而这也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在公众舆论中,医院“看病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要细分哪个科“看病最难”,恐怕儿科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在大多数医院里,病人最多、挂号最紧、医生最忙的,总是儿科。这一方面是因为小儿抵抗力不足易患病,另一方面也因为父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爷爷奶奶对小儿疾病有误解,一有个头疼脑热就爱往医院跑,甚至出现“不打吊针不走”的怪现象。

    正如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的那样,儿科很多病毒感染只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就会自愈,频繁往医院跑反而会增加感染几率。以此观之,儿科的人满为患,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伪需求”。压缩这部分“伪需求”,对减轻医院压力和家庭负担,保护孩子身体健康都是多赢之举。

    “减少重复就诊”值得其它医院效仿。但落实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只盯着数字,真正需要花大功夫的,恰恰是在诊室之外。一方面,要对家长进行科普,改掉孩子一病就往医院跑的坏习惯。另一方面,让家长“摒牢”在家,前提是得到专业医疗指导。这就需要借助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让家长能就孩子病情发展实时与医院取得联系。

    如上所示,这些做法都不是什么叫人眼前一亮的“独门秘诀”,但要成功复制,绝无可能简单“拿来”了事。在很多医院,等着看病的家长已经排到医院外,怎么留足时间来给家长做科普?儿科医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实时在线解答病人在微信群中的疑问?线上解答问题,没有挂号单也没有处方签,如何给医生劳动以合理回报?网上问诊如果出现差错,最终应如何追责挽回?……表面上看,给家长科普、建个微信群只是举手之劳,但牵一发动全身,背后牵扯到医院人力物力配置、工作安排、排班制度等管理层面的改变。这些才是儿科复诊率成功降低的深层次原因,这既需要媒体的进一步溯源挖根,也需要取经者深入到医院内部,而不是学到几个表面做法就以为取得了“真经”。否则,若只是一味呼吁家长留在家中、片面给医生再增加工作量,不仅让医生超负荷劳动,更可能耽误孩子病情。

    降低儿科复诊率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相关做法也非常值得推广。但切莫只学到皮毛,除了学理念、学手段,根本上还是要从医院管理学起,学会科学化、精细化的配套管理方式。(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