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正沦为医院最差科室 以后小孩子生病怎么办?

17.12.2015  10:04

沦为最差科室 从医的都不想干儿科

■受急诊停收普通患儿影响,中山三院岭南医院急诊输液室里打针的儿童越来越少。 新快报记者 孙毅/摄

多位儿科医生呼吁改善执业现状,国家应当加大投入改善诊疗条件

广州萝岗唯一三甲医院儿科闹“医师荒”、暂停收治普通患儿一事引发各方关注(详见昨日A04、A05版),不少儿科医生还告诉新快报记者,儿科正沦为医院最差科室,业界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儿科医生累、险、穷的执业状况。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温志勤 张灿城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 毅

【累】

21名医生3人患癌1人猝死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暨大一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导宋元宗,谈到儿科医生的辛苦,暨大一院有一肚子话说。

宋元宗说,儿科医生又忙又累是常态,在暨大一院儿科,极端的例子是一名儿科急诊医生,因临时找不到人替班,曾连续工作24小时,看接诊305个患儿;1名副主任医师直至出诊的某天突觉得腹胀难忍,一检查,卵巢癌已经广泛转移;另1名医师则患上前列腺癌;而1名正高教授停诊照顾生病丈夫时突然猝死;前几天又有一名副高职称的医师查出双颈动脉硬化,不得不停诊;最近还有2名正高职称儿科医生返聘,但因太累干脆不愿再干。“儿科21名医生,这样(患病)的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宋元宗说,自己一天70个号已是工作极限,每出完门诊都头晕目眩、口干舌燥,“有时候累到呕吐,吐完才感觉舒服一点。

工作还不单纯是看门诊。”宋元宗介绍,21名儿科医生的工作不仅包括门诊,还要负责儿科急诊、普儿病区(55张床)、新生儿病区(45张床),新生儿病区还分NICU(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爱婴区、产房等,此外,因是大学附属医院,还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在职的3个儿科正高医师,周末还得轮流出诊,随时还得待命抢救危重患儿,“恨不得1分钟拆成几份来用。”他说。

【险】

儿科许多特别之处

决定医疗纠纷多风险大

儿科疾病复杂、病种繁多,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宋元宗说,儿科工作辛苦不算,风险还大,医患纠纷多发。“另外,由于医生不足,患儿众多,大部分医生根本抽不出充分时间来与家属沟通,病情一变化,家长就不理解、难接受,将疾病导致的不良后果也归咎于医院、医生。

一位儿科专家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儿科还有诸多独特之处:非医疗性事务较多,比如,一个孩子打针,需要护士、家长都在,才能将孩子控制住。而作为一个“哑科”,医生与患儿通常很难直接交流病情,成为工作中比较费劲的一环,“大部分患儿无法自主描述症状,家长代为描述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而家长的描述未必准确,风险也相对增加。

儿科医生紧缺,医学生却不愿意从事儿科医生,医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执业医师不通过报儿科、找不到工作报儿科、考不上研究生报儿科,这已是普遍医学生的想法”,专家指出,许多高才智的医学生最终放弃儿科,将一步导致儿科的医疗和科研落后于成人医学。

【穷】

儿科门诊量占全院10%-15%

扣除成本后有一年只创收1元钱

儿科的医护人员很忙、很累,但他们的劳动收入却与付出不成比例。

宋元宗坦言,从事了几十年的儿科工作,再加上科研、教学的收入,自己对目前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低年资、低职称的医师,即便没日没夜地接诊,顶着大压力、高风险,收入所得也不够养家糊口,而这一部分年轻医生占据了绝大部分,也是流失率最高的人群。“他们不愿意干儿科的主要原因,是既无前途,又无‘钱’途。”他举例说,正高职称医师挂号费目前是8元(其中医师个人可得4元),而主治医师挂号费4元,个人只能拿2元。

去年医院收入15亿元,儿科收入只有2000万元,虽然儿科门诊量占了全院的10%-15%,但收入排在全院的倒数,只占1/75。有一年扣除成本后,只给医院创收了1元钱。”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还对记者透露说,由于儿童用药、检查少,在目前公立医院不公立,需要创收的体制之下,儿科真是医院的“烫手山芋”。

目前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儿科医师

数据

据2014年9月全国儿童医院院长会议发布,全国儿童医院仅有92家,仅为医院总数的0.4%左右且七成以上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北上广成为儿科医生集中的“高地”。

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包括助理医师在内,我国共有执业医师261.6万,其中仅有3.9%是儿科医师,约10.2万。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平均下来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儿科医师。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至少有20万。

2013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有专家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新生儿出生人口每年预计增加200万人左右,很快,国家又将全面放开二孩,这对儿科发展更是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