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服务儿童健康成长 构建温馨友好社区

04.03.2015  20:33

  近年来,韶关市把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全市86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根据《韶关市儿童发展规划》目标,至2020年,韶关市“儿童友好社区”将覆盖至90%以上的城乡社区,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儿童友好示范社区40个,其中省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2个,为韶关市关爱儿童、保护儿童和促进儿童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主要做法及成效有:
  一、精心谋划推动,整合多方资源
  韶关市妇联高度重视“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整合资源,有效解决“有人办事”、“有阵地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近70万元的工作经费支持,为 “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购置了文体用品、运动器材等,并给予一定的活动资金扶持,解决了示范点在起步阶段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协调教育、体育、民政、卫计等部门加入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用好、用活民生政策资源,不断增加社区儿童体育娱乐设施,提供学前教育、儿童保健、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使“儿童友好社区”的软件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爱心企业、社团和个人结对共建“儿童友好社区”。如安利集团韶关分公司志愿者服务队与仁化县周田村的“儿童友好社区”结对,使该村“儿童友好社区”有了更多资金、物资和人才等资源支持。
  二、注重试点先行,发挥辐射效应
  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使全市社区在创建儿童友好社区过程中做有榜样,赶有目标。一是注重以点带面,要求每个县(市、区)在妇女之家示范点中建立了一个城市(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利用妇女之家的成熟资源,实现“1+1>2”的效果。二是注重培养典型,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在市妇联网站上刊登推广,交流总结,引导“儿童友好社区”创出特色、创出品牌,为提升韶关市“儿童友好社区”项目建设的覆盖率提供良好经验和成功模式。三是注重示范带动,将发展儿童友好社区列入工作目标考核,要求各地要依托现有“儿童友好社区”的示范作用,每年培育至少2所新的“儿童友好社区”,使儿童友好社区尽快在韶关市生根发芽。短短两年时间,韶关市儿童友好社区从创建之初的10所发展到今天的40所,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试点示范体系。
  三、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创建特色
  为真正发挥服务儿童的作用,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儿童友好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提供服务、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帮助社区建立了专门的儿童活动室,儿童图书角等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儿童友好社区”的硬件条件。韶关市“省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碧桂园社区通过建立起一体式的文体服务中心,形成了服务儿童的综合性平台。二是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儿童友好社区的软实力。每年定期组织心理、教育、法律专家进社区、开讲座,并在寒暑假期间,为孩子们举办美术、文学等兴趣班。始兴县淋头村“儿童友好社区”通过招募整合广场舞队、学校老师、医护人员、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加入志愿者行列,探索出了“社区-家庭-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互动体系。三是积极推动“留守儿童心灵加油站”项目。在留守儿童较多的社区建立起配备电话和视频聊天设备的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同时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家服务队员利用小组活动、维权讲座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此外,还设立儿童维权举报热线(村、社区内日常工作电话或12338维权热线),为留守儿童牢筑安全屏障。四是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提供服务、规划发展方向,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向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韶关市海邻社工站向武江区花城“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兴趣培养、亲子教育、心理辅导等社工专业服务,极大提升了社区服务儿童的水平和层次。五是培育“儿童友好社区”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效应提升社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如新丰县南区儿童友好社区开展的“爱心家园”品牌活动,邀请到大批爱心人士、社会团体帮扶困境儿童,使辖区内的困境儿童得到关心帮助。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
  为使“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活动深入人心,特别注重利用不同渠道开展宣传,营造出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的宣传作用,不定期组织省、市媒体对韶关市“儿童友好示范社区”进行专题宣传。今年“六一”前后,韶关市在韶关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给留守儿童填幸福》《儿童友好示范区-儿童之家》两个专题片,突出展现了儿童友好社区组织家长、儿童开展活动的情况,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二是统一为韶关市40个“儿童友好社区”制作安装了宣传栏,进一步加强社区与居民间的互动,提升了群众对“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参与热情。三是印制并发放了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宣传折页,向群众普及儿童友好社区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功能,增进群众对“儿童友好社区”的认知度。(韶关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