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拐要靠成人编织安全网

13.08.2015  06:06

羊城晚报》报道,日前,莞城妇联、莞城司法分局、莞城城南派出所以及相关社工在人民公园开设了一次“反拐测试”,对象是9名3至12岁不同年龄的儿童。测试人员以美食诱惑、问路带路、“带你找妈妈”等借口进行“诱拐”,结果显示,9名儿童中有7名居然乖乖跟陌生人离开。

孩子们为何屡屡让大人们失望?针对儿童的防拐安全教育,具体方法方式有待改进,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基础的因素可能是,树立清晰的防拐意识、具有较强的防拐技能,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基本是勉为其难。必须承认,大部分儿童的抽象、逆向思维一般比较差,列举性的防拐安全教育并不能穷尽一切可能的情况,当测试者或坏人设置不同的情景,大多数孩子必然不能识破而落入圈套。即使成年人面对一些骗局也会当局者迷,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

基于以上判断,对于儿童防拐反拐,主要的用力对象应该是成人而非孩子,根本上要靠成人为孩子们编织起反拐防拐的安全网。一方面,儿童防拐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家长和学校老师,让他们知道,哪些情况下孩子最容易被拐、失踪,家长和老师如何避免使孩子们处于这样的危险境地。民警进校园讲授防拐安全课,除了针对孩子们,也应该针对老师和家长,让他们提高监护孩子的安全意识,掌握防止孩子被拐的要点,以及孩子丢失后如何有效行动的技能。

另一方面,在政府和全社会层面,必须建立快速、有效的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儿童被拐案件,就可以马上启动响应机制,尽快找回孩子。在这方面,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安珀警戒”系统的运作经验值得借鉴。简单说,“安珀警戒”就是在儿童被绑架后,警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全国发出警戒告知的系统,这一系统以1996年美国被绑架杀害的9岁女童安珀·海格曼的名字命名,并随着电影《安珀警戒》而为人们熟知。

反观国内,儿童失踪或被拐发生后,基本是家长和亲人慌乱寻找,警方接警行动,而在被拐失踪信息统一发布、警民联动寻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其实,社会上愿意无偿为寻找失踪孩子提供帮助的热心人、媒体平台,以及专门致力于打拐寻子的社会组织为数众多,关键是如何有效整合、协调。总之,建立全社会有效的响应机制,才是编织儿童反拐安全网络的最根本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