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居儿童达205万 农村留守儿童5年增242万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前几天一个小男孩的另一种生活引起了关注。他叫杨六斤,今年14岁,住在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4年前他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杨六斤只能独自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每周靠堂哥给他的10块钱维持生计。
六斤的爸爸去世,妈妈改嫁,爷爷奶奶相继去世,让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成为了弃儿。而他在过去的近六年的时间里,独自一人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
记者:就煮了半碗饭?
杨六斤:因为我一个人半碗饭可以吃一天。
米和油靠邻居接济,他自己则上山挖野菜,野菜沾辣椒粉拌米饭这就是他的早饭,但在采访的记者看来,杨六斤吃的并非野菜更像是草。
记者:让我尝一个那个,这真的是野菜吗?还是苦味大于甜味。这真的是野菜吗?
吃饭前杨六斤还自制了一双筷子。
记者:请问你这是做什么呀?
杨六斤:做筷子。
记者:干不干净啊?
杨六斤:干净经常也是这样子。因为我们除了放米的时候忘了拿筷子,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就拿树枝当筷子吃饭。
记者:你会不会觉得不太干净或者不太卫生啊?
杨六斤:不干净也吃,没筷子吃饭。
对于一名正在长身体的儿童,他的营养补充则只能靠去水库捞鱼和上树掏鸟蛋。
记者:为什么会去抓鱼回来吃啊?
杨六斤:因为别的太贵了。
可养活自己这近六年吃的苦头,在杨六斤眼里远不上失去亲人的痛苦。
杨六斤:因为那天我病倒了,没人知道。因为爸爸去世了,妈妈抛弃了,所以别人就去......其实我没办法。
杨六斤最挂念的还是改嫁的妈妈,和她带走的弟弟,他经常跑出去寻找,却不知要去哪里,只能半路折返跑回床上独自落泪。
记者:最想对你妈妈说什么话?你用你们的苗话来说好不好?
杨六斤:因为我怕你不要我了,别人嫌弃我,所以我没办法来证明,走的时候没告诉我。
杨六斤的生活也许算是极端的个案,他并不算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但在全国,类似他这样由于各种原因身边没人照顾,需要独自挑起生活重担的稚嫩肩膀,全国妇联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出了相关数据:
据全国妇联今年“六一”期间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的21.88%。也就是说,全国儿童中,大约每五人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近两年,这个数字没有太大变化,但与2005年全国1%抽样的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人,增幅为4.1%。另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全国有205万的独居留守儿童。
报告中205万独居的留守儿童,可能过的就是类似杨六斤这样比较艰难的生活。205万,相对于全国人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背后则可能就是205万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全国妇联课题组的报告也特别提到,这是需要特别给予关照的留守孩子。先来看几个类似孩子的故事,首先去河南:
赵娇娇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河涯李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三年前,父亲因车祸去世。去年,同样的的原因又让母亲离她而去。只留下12岁的她和15岁的哥哥相依为命。记者走进漯河市郾城区黑龙潭乡大赵村赵娇娇的家,刚好碰到娇娇从同学家回来。
记者:昨天找人同学都玩什么了?
赵娇娇:她妈生日了,她让我回她家了。在她家住了几天。她领住我出去玩。还找她同学。
记者:有没有给你做的好吃的?
赵娇娇:有。她妈生日的时候她做的大盘鸡。
记者:好吃不?
赵娇娇:好吃。
记者:这学期考第几?得奖状了没有?
赵娇娇:没有。
记者:语文考多少?
赵娇娇:81。
记者:数学呢?
赵娇娇:85。
记者:留的作业写的怎么样了?
赵娇娇:写完了。
记者:你还有什么复习计划没有?
赵娇娇:我找的俺哥六年级的书。在家自已复习。
同学母亲的生日聚会,对于没有妈妈的娇娇来说,或许在那里能够找到一点点家的和母亲的味道。没有了父母,农家小院里堆满了落叶和生锈的农具,三间平房里也没有一家像样的家具,桌子上布满了灰尘。娇娇告诉记者,自从母亲离开后,住在同村的大伯和伯母会时常过来照顾他们,但平时只有娇娇和哥哥独自生活。
记者:哥哥平时对你关心的多不多?
赵娇娇:嗯,我没钱他就给我钱,他一星期带80,花不完。有了给我,回来给我。
失去了父母,没有了经济来源,平时就靠着大伯和姑姑们接济上学和生活的娇娇兄妹,从小就知道了勤俭持家。哥哥会从每天10块钱的饭钱中省下一点来给妹妹。娇娇说,平时在学校,老师对自已很好,同学也会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带到学校和自已分享:
赵娇娇:上一次我没有本了,校长说:没有本了让我问她要。以后没有本了我给你。她给我喊她办公室,她给我买了个衣裳让我穿上了。
记者与娇娇的交谈中,她一直低着头,显得有些拘谨,这一切,娇娇的老师王慧君,给出了答案。王老师说,有一次,班里上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妈妈”。
王老师: 她开始写的时候她没法写,她很伤心,她坐那儿不写,老师感觉到了,你写我的妈妈也可以,你写我的老师也可以。她写“我的妈妈老师”。写的也很感人:“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为什么是我的妈妈老师?”她又写:“我没有妈妈,因为我的妈妈出车祸不在了,然后我又有一个新妈妈,她是我的亲妈妈派来照顾我的——李响妈妈”。李响是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接下来是一段来自浙江乐清的报道:
王木竹是浙江乐清山老区智仁乡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婚,母亲走了,父亲外出打工赚钱,只能独自一人生活。王木竹的家住在智仁乡太湖山上,平时放学只能坐车到山脚下,还要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无奈之下,父亲便在学校旁边给他租了个小房间,方便他上学,班主任鲍珍莹向记者讲述了王木竹的生活状况。
鲍珍莹:家里在太湖山仅剩的几户人家,现在还是住在三四十年以前那种木头结构的老房子,独门独户的也没什么邻居,还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生活的。坐车的话可以坐到山脚,然后还要爬山一个多小时,每个星期的星期五回太湖山,平时上学期间就住在下面租的房子里面。
家庭环境的影响,王木竹自理能力很强,平时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思想比较成熟,但是比较胆小,内心比较脆弱,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的眼泪总是会止不住的淌下来,鲍珍莹说:
鲍珍莹:这个孩子平时都好,就是经不得批评,因为他的字迹比较潦草,有的时候我会说木竹你的字为什么写的又这么难看呐,稍微的说一句,应该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批评,他就觉得自己怎么做错了,就很害怕,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止也止不住的那种。
发现这个问题后,班主任鲍珍莹便开始加倍关注王木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会进行表扬。
鲍珍莹:对他我就特别温柔,要特别注意一下我的语气,然后一不小心你自己觉得没有用重语,有可能就已经有点让他受伤了,心理有点承受不了了,跟他说话我更多的是鼓励为主,有一点进步,就大力的鼓励他。
课余时间,班主任鲍珍莹经常找王木竹聊天,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渐渐地,王木竹也愿意把心里的秘密告诉老师,变的开朗起来。为了让王木竹更好的成长,鲍珍莹花了不少心思。
鲍珍莹:他写字的时候让他在我旁边写,多提醒让他慢慢写或者给他布置的作业比别人少一些,比如要抄三遍的,那让他抄一遍或者抄两遍,也不能说一下让他写的特别好,只能说慢慢来。
有一些孩子,不是完全独自生活,但是,日子也不见得会轻松一些,比如这位同样来自浙江的男孩儿,他和爷爷一起生活,但是爷爷有残疾,他除了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爷爷:
浙江长兴县洪桥镇东王村的李胜,今年12岁。早上六点不到,一米高的灶台旁,他正站在凳子上,拿着炒勺不停地翻炒着。4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李胜都要为身患残疾的爷爷准备好早饭和午饭。李胜说,他7岁时,妈妈离开了这个家,爸爸为了维持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年幼的他和爷爷相依为命,而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天的家务、农活,他都要自己干。
李胜:会烧菜,还会和爷爷一起去种瓜苗,有时他们叫我帮忙我就会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家中的家务,李胜已经都能应付,但是,地里的农活,对于一个只有60多斤的孩子来说,着实是件困难的事。
李胜:稻谷放在车上,道路凹凸不平,我骑过去就很艰苦。
一天下来,李胜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洗衣,做饭,割麦子,种菜,上学,照顾爷爷,基本没有停歇。而也因为年幼,在李胜家里,几乎也找不着合适的地儿可以坐,到处都是衣服,杂物,仅有的两个凳子上有书包,有衣服,还有蔬菜。而在昏暗的房子一角,一辆满是锈迹的三轮车是他载着爷爷看病的交通工具。李胜表叔蒋金荣:
蒋金荣:他爷爷生病的时候,这么一个小孩蹬个三轮车蹬到卫生院,带他爷爷去挂盐水,像这个小孩听不容易的,爷爷有140多斤。
目前,李胜和爷爷只能靠每月200多元的低保生活。然而,在学校里,李胜并不自卑,很活泼,在老师的眼中,他一直是一个极为懂事的孩子。李胜班主任陈丽:
陈丽:他力气很大,我们都说他力气很大的,他小小的个子力气很大,肯定是跟他平时干农活有关。他家里有农田的,但是他爷爷干活不方便,所以很多活都是李胜跟他爷爷一起去干的,所以他皮肤特别黑,尤其是过了暑假之后,回来看到他的皮肤都是黑亮亮的。
别人都说李胜很坚强,很能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干累了就特别想爸爸妈妈,李胜告诉记者,自己最怕的就是生病,因为那时是自己最无助的时候。
李胜:因为生了病很难受,照顾不好自己也照顾不好爷爷,我想让我爸爸妈妈回来来照顾我们。
爷爷现在也69岁了,得了脑溢血,腿脚也十分不便,家中的活全落在了李胜身上,有时爷爷真的很心疼孙子,可是却什么忙都帮不上,只希望小李胜能一天比一天坚强,好好读书,将来能有出息。李胜爷爷李采吾:
李采吾:要是没有这个孙子,家也不像个家了,我全靠这个孙子。
对于独居留守儿童,一些地方的妇联,包括一些单位也会针对这些孩子做结对帮扶。这些举措效果怎么样,有什么经验,又还有什么困难?继续跟随记者,去各地看一看。先来认识吉林长春的一位“代理妈妈”:
刘佳林是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她还有另一个身份——9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
刘佳林:我们代理的孩子要么就是家里比较贫困的,要么就是父母离异的一些,他们在感情上总是有一些缺失的地方,我们就是想用我们的爱心填补他们想要的那份情感,可能我们不能像爸爸妈妈似的那么成熟的呵护他们,但是我们用我们自己的爱心包括陪他们做作业或者带他们玩,或者是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跟我们说帮他们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让这个孩子童年更完整一些。
刘佳林说,每个周末,她都会去被代理的孩子家,给他们辅导功课,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还会陪他们逛公园、看电影。2011年,刘佳林认识了一名8岁的小女孩刘雨婷,小雨婷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是爷爷奶奶靠捡废品把她抚养大。爷爷奶奶都已上了年纪,每天放学回家,雨婷既要照顾有病的奶奶,又要洗衣、做饭,小小年纪和爷爷奶奶一起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3岁时,雨婷不慎摔伤了眼睛,造成眼睛重度斜视、弱视,但一直没钱治疗,医生给出建议:如果雨婷在12岁之前不采取有效治疗,将会留下终身残疾。刘佳林:
刘佳林:后来我们知道这个事,在学校举行爱心捐款活动,我们学校包括阳光基金、大城小爱义卖站都给这个孩子捐款。一共捐了四五万。去年我们陪她在吉大医院眼睛矫正过来了,现在眼睛视力已经恢复正常了。
刘佳林说,刚认识小雨婷时,虽然孩子很懂事,却表现出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三年的相处,他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孩子也变得更加乐观、自信。
刘佳林:最大的变化我觉得一直在陪她包括做手术陪她玩,我觉得这个孩子比以前更自信了,也更愿意参加一些活动了,或者是更愿意表现自己了。有的时候学校比较忙的时候,就会给我们打电话说哥哥姐姐我想你们了,你们什么时候看我们,包括过节什么时候也会给我们打电话,祝福我们。
和刘佳林一样,目前在长春市,有32万名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妇联发起的“代理妈妈”活动中。为深化“代理妈妈”公益活动,长春市妇联还通过政府拨款建设、社会捐建、妇联组织自建等形式,依托村部、学校、社会托管、社区,先后创建了141所“留守儿童之家”,为少年儿童营造了一个充满爱心、亲情的学习成长环境。长春市妇联副主席欧璐娜说,虽然实行“代理妈妈”、“托管”、“留守儿童之家”等方式关爱留守儿童,但缺乏心理辅导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欧璐娜:实际留守儿童由于外界社会爱心人士这种帮扶谁也代替不了父母的亲情,只是一个补缺的帮助,但是她不能完全代替,对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造成心理上的困扰包括之后的行为上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长春市有留守儿童3万6000多名,部分留守儿童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使得政策无法惠及到每一个孩子。此外,一些农村留守孩子寄宿的学校,大都存在校舍条件差,没有专职生活教师等问题。长春市妇联副主席欧璐娜:
欧璐娜:留守儿童之家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之家,农村人口散步的比较广泛,建在学校的儿童之家现在学校都中心校了,不一定每个村屯都有学校,所以孩子们还有一些散在的,咱们惠及不到的,比如说孩子在学校的住宿制的,等她回去的时候家偏远,没完全覆盖,没完全惠及到的。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春市今天实施“引凤还巢”工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留守儿童父母能就近就地打工赚钱。欧璐娜:
欧璐娜:通过城乡互动,合作社带动,企业拉动三动的形式建立三个基地,吸引更多农村妇女孩子妈妈们回来,就近就地来生活生产,这个效果我们感觉还是不错的,有不少回来之后一算账还真比打工合适,回来了不上北上广了,租房子费不用了,来回邮费不用了,来回坐火车费用不用了,守家在地看孩子护理老人还能剩点钱,安定他们的家庭生活,解决了孩子们没有父母监护的问题。
长春的报道当中说到了很重要的一个举措,要吸引孩子们的父母回来,就近务工,这样能解决多方面的问题。但是真正要把他们吸引回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留守儿童之家”是不少地方都有的做法:
浙江嵊州市从2007年开始建立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至今,全市留守儿童之家的数量上升到了32个。除了有一家全年开放以外,其余的大多在暑假期间开放。嵊州市妇联副主席黄颖:
黄颖: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都有一个以上,关键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在留守儿童之家里面,小朋友可以看书,可以举办培训班,可以搞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还有象棋、围棋,也可以上上网。
黄颖表示,从近年来的实践情况看,留守儿童还是很乐意到留守儿童之家来的。不过遗憾的是,留守儿童之家的数量还是偏少。
黄颖:我们现在就是在一些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里建立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大多数的这个村还是没有留守儿童之家的。还有我们的留守儿童之家也不是每天开放,不是说小朋友想搞活动,留守儿童之家就能够开放为他提供服务,因为人力资源也是很有限。
即便是在浙江嵊州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留守儿童之家也不能每天开放,绝大多数是只在暑假开放,作用有限了。各地的帮扶措施也有各自的难处,各自的局限性,比如基层政府的力量有限,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很难覆盖到偏远山区的孩子。但不管怎么说,不管经济基础如何各地,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尽可能地想办法,在贵州省黔南州的卡蒲毛南族乡,学校也有相应的心理教育:
2008年6月,宁德市全面实施农村寄宿生“营养早餐计划”,努力提高农村学生生活质量。宁德一农村中学周校长:
周校长:早晨这个是国家补贴的两块五,我们是一个蛋、两个馒头、一杯牛奶或者一杯豆浆。
解决了早餐,但午餐和晚餐呢?对正在读书和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仍然是个问题。2012年起,宁德屏南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240万元,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食堂,并按照每生每天7元的标准,为学生免费提供午餐和晚餐,都保证至少有1荤、1素、1汤。棠口中学是屏南县改善寄宿生食宿条件的首个试点学校,中午,记者在学校食堂看到,厨师薛世平正在厨房里张罗着孩子们的午餐:
薛世平:做那个土豆排骨还有炒胡瓜,一般营养上还有像那个鱼、海带排骨什么的。
记者:11时40分,下课后,学生们陆续到食堂用餐,每8人一桌,每桌选一名学生到营养餐的专用窗口前排队等候领餐。初三学生彭贵闽已有三年的住校经历,她告诉记者:
彭贵闽:初一上学期都是吃咸菜还有黑萝卜,实在是难吃,都是冷的。
记者:那现在呢?
彭贵闽:有了两菜一汤,然后有热菜热饭,还有新鲜的肉、新鲜的菜。
棠口中学校长周修实:男生会多吃一点,不够吃的现象没有,因为如果不够吃我们明天就会多煮了。
据了解,正是因为这项利民政策的惠泽,屏南当地的学校还吸引了不少农民工子女回乡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