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消失的元宵节风俗:迎厕姑、打十番、请春酒

05.03.2015  16:57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故又称为“上元节”。按照民间的传统,天上皓月高悬,人间彩灯万盏,以示天人同庆,共祝团圆。这一天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重在一个“”字。南京市博物馆的王涛表示,在古时,人们就有全家人先在家中赏月、吃元宵,而后出门燃爆竹、放焰花、猜灯谜,通宵达旦的风俗。

  “历史上,这一天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沈括《梦溪笔谈》中就曾记载有迎厕姑的习俗:‘正月望夜(十五晚上),迎厕姑谓之紫姑……’”王涛遗憾地说,可惜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在民间,厕姑也叫紫姑。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遭到大妇嫉妒,于正月十五夜里被害死于厕所。天帝怜悯紫姑的遭遇,于是命她为厕神。于是,古代就有了迎紫姑的习俗。每到迎紫姑这一天的夜晚,人们就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放置于厕所、厨房等处的门口,进行迎接和祭祀,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实际上,这个习俗真实地反映了善良百姓同情弱者的思想情感。

  王涛表示,元宵节传承至今,已经消失的风俗其实还有不少。除了“迎厕姑”外,“打十番”也是早已消失的古代风俗之一。“‘打十番’俗名打锣鼓,其实就是敲锣打鼓。”古时大家子弟,每组7-10人,每人一件乐器,集合演奏。月明之夜,游行于秦淮旁,“人行月中,音度水上,殊有清趣……”王涛告诉记者,元宵节这天,其实也是古代男女之间约会的好日子。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恰恰印证了一点。

  “请春酒”这个风俗,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不过,生活在南京的长辈们,这两天却在为“请春酒”而忙活着。“说白了,就是这两天家里要摆上一桌子的新鲜蔬菜,比如白芹、韭黄、荠菜、马兰头、枸杞芽等等,招呼亲友品尝,尤其为妇女和老人庆祝。”王涛说,“请春酒”寓意着祝福亲朋好友健康长寿。“古人最讲究‘天人合一’。元宵节这天已经开春,农作物在泥土里蛰伏了一个冬天,吸足了大地的精华后破土而出,古人认为如果在这时把这些刚发芽的农作物吃下去,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程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