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蚁族调查:有人称3000元就能在上海生存
原标题:上海“蚁族”新一季
面临毕业,身边的同学不断接到offer,学校也不停地与自己确定离校时间,“我想赶紧找个活先做”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琰 特约撰稿人 王伟杰/上海报道
5月的最后几天,上海突然进入“炎热模式”。在从莘庄出发的地铁上,两名女生和一名男同学正聊得热火朝天。
莘庄位于上海西南的闵行区,属于外环,不少初来上海的年轻人会选择在此居住。比起市区,莘庄房租便宜,交通也算便利。
三个学生正热烈地谈论租房经历。一个女生说:“小丁刚来电话说她们看的房子不好,太旧,里面什么都没有,走到地铁站20分钟,我觉得咱们刚才看的还行。”另一个女生回应:“对,这个房子有两个卧室,你说咱俩选哪间?”“进门第一间,有阳台,我还能养两盆花。”男生微笑地听着,插不上话,他是陪两位女同学来看房的。
他们三人是上海某大学2014年应届毕业生,四个女生决定合租一套房。地铁到站,三人下车,迅速融进人群。
2014年夏天,727万大学生迎来了舆论所称的“更难就业季”。
哪里有求职公寓
晚上九点,王林回到宿舍。“我晚上在做家教,不方便接电话,现在可以了。”约了几次采访,她都很忙。白天在上海松江新桥小学见习,下午四点下班;匆匆吃过饭,坐公交转地铁,去做家教;八点结束,再坐地铁回到上海师范大学的宿舍。
“已经签好‘四联单’了,就是现在见习的松江新桥小学,当语文老师。”工作有着落的她心定了许多,这是她应聘第三份工作。
王林来自广西农村,2010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一大二时,打死也不想当老师”,大三曾想过考研,可考虑到自己的家境,想到助学贷款,还是放弃了。
“我特别想有一份工作,想自己独立。大四学校安排去小学实习,那段时间,一想到未来要面对几十个小学生,还要面对家长,就觉得很累。”王林说。
大四下学期,王林第一次撇开自己的专业,选择去一家公司实习,只一两天,她就发现好多事情自己都无法上手,而且经常加班,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令她非常不适应。于是她放弃了进公司的念头,又开始寻找合适的教师岗位。
“在上海只有松江、奉贤、金山区的小学招外省户籍的老师。”她告诉本刊记者。后来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九亭小学。学校只招一名老师,同去面试的人中有一位研究生,最后被录取了。第二份工作是一所私立小学,她递交了简历却没收到回信,“私立学校往往喜欢招收有一到两年工作经验的老师。”王林自己分析说。
松江新桥小学是第三个机会,参加面试,试讲通过,签就业协议,又获得参加事业编制考试的资格。“我已经拿到事业编制,但按照目前上海市的打分政策,本科毕业不能落户。”说到这里,王林有点沮丧。
更令她不安的是工作以后的居住问题。八月她就要正式上班了,松江区新桥镇离市区远,早上需要七点半到校,所以她必须找个离学校近的住处。松江区教师公寓早已满员,她递交了申请,还没得到确切的回复。
她也想过租房,打听下来,月租2000元只能租到一间只能放一张床的房子,房租付三押一,加上中介费,首次要拿出一万元;她更想合租,但找不到合租对象。“新桥镇的小区不多,如果有专门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住宿的求职公寓就好了。”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