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投入扶贫资金超17亿 今年底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300元
年底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将超 8万
截至上半年,我市累计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44亿元,283个重点帮扶村平均每村616.49万元,比上一轮同期平均每村增加投入46万元,预计至此轮“双到”工作结束,平均每个贫困村帮扶资金投入将超过700万元。帮扶单位中,目前自筹资金超过500万元的达到26个。其中,自筹资金投入最多的为省经信委帮扶的龙川县通衢镇葛藤村,达到1549万元;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有21个,投入最多的为市委办等单位帮扶的东源县嶂溪畲族乡嶂下村,达到2064万元。
283个贫困村中,可开发的贫困户有24455户共112347人,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这些贫困户通过实施技能培训、扩大种养规模、加入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帮助转移就业等形式,实现了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到今年底,可开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300元,100%实现脱贫。
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各帮扶单位通过赎回村集体入股河源高新区富民工业园股份、筹资入股县属工业园分红、开发当地资源、土地入股和购买物业、产业化帮扶等方式,帮扶村的村集体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实现了快速增长。预计到今年底,平均每村村集体收入将超过8万元,比省定指标高出3万元以上。
帮扶更注重“造血”
在帮扶中,各级帮扶单位注重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户的长效脱贫问题。帮扶单位充分利用重点村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扶植或引进具有现代经营模式的农业(扶贫)龙头企业,主动改造提升贫困村已有的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氛围逐年扩大。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全市283个重点村拥有专业合作社757个,平均每村2.67个,带动农户43613户,带动贫困户8675户;拥有主导产业275个,产业规模21.03万亩,产业效益87.5亿元。
在帮助贫困村、贫苦户脱贫的同时,各帮扶单位还注重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逐步崛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以来,累计实施重点村扶贫项目7216个、投入资金15.54亿元,平均每个村25.5个项目、投入资金549万元。新修建村道689公里,新建或维修安全饮水工程369宗、“三面光”水渠856公里、卫生站256个、学校232个、文化广场256个,安装路灯14150盏,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和“两不具备”村庄整体搬迁安置5362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