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照料生病父亲7年 妈妈为他们的孝心打满分

28.08.2014  10:59

  小祺兄弟俩。(记者 李梦颖 摄)

   姓名:小祺(17岁) 小林(14岁)

  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企石中学

  家庭情况:父亲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靠母亲在餐厅当服务员养家

   东莞时间网讯 父母给子女洗澡是常事,子女给父母洗澡,却十分少见。不过,在企石博夏村小祺兄弟俩看来,再平常不过了。7年前,小祺的父亲因病致残,行动不便,小祺兄弟俩轮流帮父亲洗澡,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饭。父亲身体稍微好些可以走动时,就扶他出去散步运动。

  邻居们说,恐怕找遍整个村子也找不到像他兄弟俩这么孝顺的儿子了。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也是“孝顺”两字。小祺的妈妈姚婉玲对儿子赞不绝口,她说,在她眼里儿子的孝心可以打满分。无论日子再苦,两个孝顺的儿子就是她坚强走下去的理由。

   爸爸病倒,兄弟俩把压岁钱全拿出来

  走进小祺的家,他的爸爸坐在沙发上,衣着整齐,乍一看与常人无异,但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直沉默。姚婉玲解释说,7年前小祺的爸爸突然中风,治疗至今也没有起色,生活也难以自理。

  “那时候小祺10岁,小林才7岁。”姚婉玲说,她清晰地记得丈夫入院的那天晚上,两个儿子把压岁钱全部都拿了出来递给她,说一定要凑够钱给爸爸治病。

  自从爸爸生病后,兄弟俩就变得很懂事。姚婉玲每天去餐厅当服务员,还兼职做一些散工。所有家务和照顾爸爸的重担就落在了兄弟俩身上。小林负责清洁卫生和洗衣服,小祺负责煮饭,妈妈下班回家就有香喷喷的饭吃。“没有人教过他们,他们都是自学的。”姚婉玲还记得儿子为她做的第一顿饭的味道,虽然菜色简单,但她却吃得有滋有味。

  “那时心里酸酸的,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儿子长大了。”姚婉玲说,儿子不仅会做好饭菜等她回家,有时还会帮她按摩,让她消除一天的疲劳。

   兄弟俩帮爸爸洗澡,喂他吃饭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多年来,小祺兄弟俩的孝心一点都不减。姚婉玲指着坐在一旁的丈夫说:“他的衣服能够这么整洁,都是儿子的功劳。

  “医生说多做运动有利于康复,他们两个铭记在心。”姚婉玲说,有时候爸爸的身体稍微好些,他们就会扶着他出去散步、做运动。吃饭时,小祺和弟弟还会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他爸爸吃饭。说到这里,姚婉玲眼眶湿润,她说,儿子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她很满足。

  “妈妈要出去赚钱,肯定没那么多时间照顾爸爸。爸爸生我们,养我们,我们照顾他都是应该的。”小祺说。

   打暑假工赚了2000多元全交给妈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小祺和弟弟自小就十分节约,从不乱花钱,自爸爸生病那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会把压岁钱原封不动地交给妈妈。“别人家的孩子买这个买那个,可是我家的孩子很朴素。”姚婉玲说,丈夫病倒后,放学后儿子多数时间待在家里,很少外出游玩,更不会乱花钱。

  现在小祺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读书,每月400元生活费。这个暑假,小祺到工厂打暑期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加夜班是常有的事,尽管十分辛苦,小祺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令姚婉玲十分心疼。

  做了将近2个月的暑假工,小祺赚了2000多元,本想为自己买一部手机,但是想到马上要交学费了,小祺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把打工赚来的钱全部给了妈妈,而自己用爸爸以前用的旧式手机。

  新学期马上开始,姚婉玲希望两个儿子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来学有所成,带领这个家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