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充分应用互联网+职业卫生提升监管效率
佛山市充分应用互联网+职业卫生提升监管效率
近年,佛山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充分应用互联网+解决当前职业卫生面临监管范围广、任务重、监管力量薄弱等难题,不断提升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带动佛山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一、互联网+基础建设。佛山市约有4万余家工业企业,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劳动者约有80万人,面对繁重监管任务,佛山市安全监管局在互联网平台上找突破口,把职业卫生监管基础工作融入到智能安监系统中,通过职业卫生监管“一企一档”建设,让市、区、镇(街道)三级监管部门能实时掌握辖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基本情况。目前佛山市已建立职业健康重点监管企业电子档案11716家。在建立企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还通过互联网建立了企业自身管理与监管部门的互动平台。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实现隐患排查、自改、自报,全市各级安全监管人员及时掌握企业自查、自报的工作动态信息,实现对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的动态监管,有效提高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创建效率。目前佛山市已完成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自评企业6042家,通过验收4600家。
二、互联网+监管模式改变。传统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是一对一,点对点的监管,引入了互联网后,监管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能安监系统”实现了监管部门、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信息共享。职业卫生技术支撑机构通过平台录入评价与检测数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通过平台录入企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的情况;职业病诊断机构通过平台提供企业员工职业病诊断结果;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及时掌握信息,开展针对性重点监管,实现了“五方”信息共享。为了达到监管信息进一步前移,统一为全市540多名安全监管人员配备移动平板电脑,并研发移动执法APP,实现移动模式的监管,有效提高综合监管水平。2015年第一季度,佛山市完成职业卫生“三同时”和现状评价共70项;完成职业健康检查的用人单位1136家次,职业健康检查42759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9.24%,52.90%;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47.4%,基础建设达标率为71.6%,职业健康各项监管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
三、互联网+大数据分析。通过“智能安监”系统,对职业健康监管大数据分析,掌握监管规律。一是通过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信息分析,全面掌握全市职业病危害主要分布在陶瓷与建材、家具、家电、照明、制鞋、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根据职业病危害程度、风险分类的特点,识别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并在全市按照不同的行业风险程度、管理水平,实行职业安全健康分类分级的差异化管理;二是通过对职业病发病不同行业、人群、地区、时间进行动态分析,掌握职业病发病特点和规律,为调整职业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对高风险行业组织专项整治。为吸取顺德“12.31”重大爆燃事故深刻教训,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迅速掌握全市生产与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区域分布、所在行业、使用的种类、数量及接触人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师资力量深入到全市五区33个镇(街),24个重点行业,5000多企业,为14855名车间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并在全市全面推进陶瓷材料、重金属、使用有机溶剂、工业煤气及“六类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
四、互联网+多部门联动。通过互联网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管协调机制,落实政府及部门职责。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涉及卫生、人社、工会等多部门,利用安委会平台加强与各部门协调沟通。按照市政府要求将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职责纳入市政府安委会职责,将职业病防治职责纳入各安委会成员单位职责范围。通过信息平台,分别与市卫计局建立了信息每月互报互通制度;与市审改办建立了建设项目的信息通报,提供新建项目信息来源,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实行网上项目系统跟综服务与管理;与人社局建立工伤保险联动机制,通过工伤事故的大数据分析,掌握重大风险源来源等。
互联网+职业卫生监管方式的运行和不断完善,有效地减轻了基层监管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监管的工作效率,提升职业卫生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为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佛山市安全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