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治先锋,践行法治为民④ | 王庆秋: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14.04.2021  04:13

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句话,正是东莞市司法局长安分局局长王庆秋的写照。

他在基层司法岗位上奋斗了24年,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东莞市先进工作者”、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综治督导员等荣誉。

而提起王庆秋,身边的同事都说他是个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政策理论和法律水平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开展工作,尤其是个善于啃硬骨的“调解能手”。

善啃硬骨头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王庆秋不仅是市司法局长安分局局长,还是个化解矛盾纠纷的好手。

一天,正在值班的王庆秋接公安部门的电话,称报警中心接到报案,报案人刘被位于某五金饰品厂的员工和经营者人身禁锢,要求公安部门出警处理。

经公安部门初步了解核实,案件与该厂近期发生的劳资纠纷有关,需要司法分局、人民调解、人力资源等部门介入处理。

接到电话后,王庆秋第一时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并带领工作组同事赶赴事发工厂。

经了解,该饰品厂由于经营不善,拖欠50多名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人力资源部门已收到工人的投诉并介入协调解处理,但经营者一直未能兑现发放工资的承诺,工厂也已停工十多天。

事发前一天,刘某来到该厂,与厂方经营者吴某商讨供货问题。原来,刘某和五金饰品厂长期以来存在代工合作关系,由于饰品厂近日拖欠工人工资,工人停工和围堵不让工厂运出货物,吴某无法按时向刘某交送货物,刘某收不到货也无法向各商家货主发货,故特意从浙江过来了解情况,并希望能运走货物以减少自身的违约损失。

吴某要求刘某先支付部分加工费解决工人工资后,才愿意发货;刘某认为吴某迟发货已让他产生了损失,要求吴某先出货再行结算。双方协调未果,吴某刻意引导工人把矛头指向刘某,让工人将其围堵在工厂办公场所,要求刘某付清货物加工费才能离开。

就这样,刘某被堵在工厂办公室一整夜,无奈报警。

该案件涉及限制人身自由、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王庆秋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马组织工作组进行研判。决定分别从厂方经营者吴某、工人及商人刘某三个方面分别开展调解工作,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同时充分考虑对方的难处,力求使事情得到快速妥善的解决。

对工人,王庆秋讲法律摆道理,向工人说明刘某与厂方拖欠工资并无直接联系,而且工人对刘某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围堵,已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问题,公安部门已介入处理,厂方和工人必须无条件让刘某离开。同时,及时宣传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法规政策,引导工人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承诺协调联络相关职能部门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协助工人追讨工资。

对于经营者吴某,指出吴某要正确面对工厂劳资纠纷问题,不应将矛盾转移到刘某身上,同时应积极与刘某协商解决供货问题,并分析厂方积压货物不交付,加工费是无法收到的,而生产材料只能成为一堆半成品,还得寻找销路,经济上不划算。

对于商人刘某,王庆秋首先向刘某保证其人身安全绝对会得到保障,且随时可以离开。但王庆秋建议,若刘某就这样离开,刘某从浙江过来的目的就没达到,不如先结付部分加工费给吴某,让吴某发放工资给工人,工人复工复产,尽快交付货物给刘某,刘某也可尽快发货给订货商,以减少自己损失。

从上午8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多,经过近14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多个轮回的背对背调处,工人、经营者吴某及商人刘某在王庆秋的耐心分析和说法明理调解下,终于达成协议共识,按照王庆秋建议的方案实施,同时解决工人工资、复工复产以及加工货款的问题,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

打造“2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群众办实事

王庆秋所在的长安镇,区域面积79.69平方公里,市场主体超过12万家,常住人口67.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9万人,人口结构倒挂严重。企业多、人口多,是长安镇的一个特点。

伴随而来的,是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也是日益增长。

要立足群众需求,全方位提供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王庆秋说,从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司法行政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命题。

对此,王庆秋首先想到的是增加群众享受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捷性。于是,他和同事们升级打造了长安镇法律服务中心,安排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在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业务指引等公共法律服务。在村、社区一级,依托1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形成了“2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群众无论身处全镇哪个位置,都能快速地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

2020年,全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2宗,涉及人数1282人,涉及金额5300多万元,回答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953人次。

有了专业的平台,也需要有专业的服务,才能真正满足群众的需求。 长安司法分局早于2012年已开始探索在各个社区开展公益法律顾问工作,2013年选取锦厦、乌沙两个社区试点,并于2014年全面推行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采取“社区购买、政府补贴”的形式,引入公益法律顾问,每周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值班1天。

此外,长安司法分局将法律顾问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上墙,在“长安普法”微信公众号公布,方便群众在非值班时间随时联系,确保群众对公益法律顾问做到“需要就能用到,想起就能找到”。

平台搭建起来了,人员也配齐了,但服务内容是否齐全?能否满足群众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需求? 比如,长安镇群众公证服务需求量比较大,平均每年有1000多宗服务需求,而寻求此类服务需要跑到东莞市区、虎门镇等地,非常不便。

于是,长安司法分局本着便民的考虑,积极向镇委镇政府报告,并与东莞市司法局、南华公证处沟通协调,最终在上级的重视和支持下,于2020年9月在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了南华公证处长安工作站,至今已受理各项业务1295宗,回答群众咨询1904人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2020年11月12日,台湾同胞颜蔡女士给南华公证处长安工作站送来“服务好热情 办事高效率”锦旗。看到这个锦旗,王庆秋和同事们内心都感到十分欣慰。

为群众“送服务上门

除了搭建平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王庆秋还积极思考如何为群众“送服务上门”。

2020年,通过与公安部门交流,王庆秋了解到全镇涉及婚姻家庭的矛盾纠纷数量不断上升,甚至有些纠纷最后演变成刑事案件,酿成悲剧;镇妇联也表示,当前全镇涉及妇女权益方面的矛盾纠纷呈持续增多趋势,但作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第一线部门及力量,镇妇联也没有更多资源和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于是,王庆秋和同事深入走访公安、妇联、第二人民法院等职能部门及各社区、有关律师事务所,探讨成立专门组织、整合专业力量,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全镇妇女群体送上贴心的公共法律服务。

经过紧张的筹备,3月9日,长安镇启动了“巾帼法治润万家”系列项目,成立了琳姐姐调解工作室、长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技能孵化基地、长安镇“司司”巾帼法治志愿服务队,将家事技能培训、纠纷调解、法律志愿服务三者融为一体,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其中,琳姐姐调解工作室是全市第一个家事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个人调解工作室。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家事调解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度、首选率,增强群众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意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技能孵化基地的作用,定期邀请有经验的法官、律师、调解工作者等前来授课,提高全镇家事调解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司司’巾帼法治志愿服务队作用,牵头做好服务计划,积极参与家事矛盾排查调处,结合家庭矛盾调解工作实际,为全镇妇女提供‘量身定做’的法律志愿服务。”王庆秋说。

民生实事无小事,公共法律服务无止境。王庆秋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坚持司法为民的初心,牢记职责使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坚持为群众办好实事,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李金健

摄影:郑家雄 海报:谢亚娟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