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深圳光明新区全国首设区级社区基金会

14.12.2015  11:07

  12日上午,全国首个区级社区基金会——光明社区基金会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揭牌。该基金会成为覆盖光明新区28个社区的区级社区治理平台,为有效整合公益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推进基金会品牌化运营等,提供了新路径。当天还举行了“中国特色社区基金会现状与发展路径”研讨会,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共谋未来发展。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刘洪,深圳市委常委田夫,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深圳市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恒春,深圳市光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邝兵,深圳市光明社区基金会理事长车汉澍为该基金会揭牌并出席研讨会。张恒春表示,新区将以区级社区基金会为契机,深入推进社区基金会助推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为全国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撰文:柳艳

  ▶▷创新

  在全国率先探索基层治理新路

  作为深圳市首个功能新区,光明新区承担着探索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任务。面对社会建设刚起步,社会参与渠道不畅、基层治理线条粗犷、“末梢”治理难以为继等问题,2014年初,光明新区把试点社区基金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一号项目”,在全国率先探索成立首批5家社区基金会。

  探索中,光明新区制定了《光明新区社区基金会管理办法》等7个制度文件,建立了第三方托管、第三方评估、民主决策等五项机制,社区基金会运作逐步走上正轨,在改进社区服务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福祉、创新社区治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基层治理特别是“末梢”治理注入新动力。

  如5家社区基金会成立以来,成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纽带,实施社区服务项目共计21个;传播社区公益慈善理念,志愿者队伍从400人发展到1200人;激发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组织吸引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近万人次;惠及弱势群体,已设立针对辖区弱势群体的救助资金近百万元,惠及300余名社区困难居民。

  光明新区凤凰社区基金会理事长曾木养表示,该基金会以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公益为准则,现资金已超120万元,运作公益项目10个,部分项目已开展第二期;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社区基金会公益影响力和社区治理能力。

  ▶▷使命

  推广模式搭建更高社区治理平台

  为推广至辖区28个社区,在光明新区大力推动和协调下,由华星光电、华强文化等深圳知名企业牵头,办事处、社区和社会各界积极协助和参与,筹备成立了深圳市光明社区基金会,注册资金800万元,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光明新区。

  作为全国首个区级社区基金会,光明社区基金会搭建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社区治理平台,将有利于公益资源整合、专业人才培养、社区基金会品牌打造。

  光明社区基金会也可为其他社区基金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为暂时不够条件成立社区基金会的社区设立冠名基金。目前,光明社区基金会已设立了华星光电塘尾社区基金、华强文化教育基金、越众侨史基金3个冠名基金。

  “我们基金会的愿景是打造成为全国关爱社区的一个区级社区基金会,使命是让大多数光明新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基金会的关爱。”车汉澍表示。

  以光明新区探索为核心,深圳市在社区基金会培育上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圳特色、解决实际问题的社区建设新路径。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协作”为指导方针,截至目前,深圳市共设立26家社区基金会及社区冠名基金,原始注册资金及募集慈善资金共约6600万元,开展公益项目100余个,覆盖人群20多万人次。

  ▶▷展望

  借力智库探寻持续发展路径

  当天,光明新区还举行了“中国特色社区基金会现状与发展路径”研讨会。会议不仅邀请了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及光明新区领导出席,还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深圳本地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深圳20多家社区基金会负责人亦出席,论道社区基金会健康持续发展路径。

  顾朝曦充分肯定了深圳市、光明新区试点社区基金会建设的排头兵、试验田作用,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累了新经验。他指出,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是顺势而为,对助推社会治理有重要的创新作用;在探索社区基金会的过程中要量力而为,实事求是结合每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推进。他强调,社区基金会的要点是“点燃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每个人更关注社会,让每个人知道自己不仅是希望得到帮助的对象,更是一个参与者。帮助了他人,更快乐了自己”。

  刘洪建议,社区基金会能聚合社区公共资源,引导居民自主参与,共创和谐社区,是社区的重要载体,对巩固基层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创新民生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他认为,社区基金会要立足社区,全面提升公信力打造公益慈善品牌;加强研究,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发挥社区基金会在社区治理中的创新作用。

  田夫表示,深圳市及光明新区社区基金会试点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下一步要从完善和规范社区基金会规范指引性文件、提高社区基金会筹集能力、健全完善社区基金会的监督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社区基金会的发展。

  廖远飞认为,培育和引导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有利于不断增强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可为深圳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发展现代公益慈善事业探索路径,可以成为深圳筑牢民生底线的有效平台,可以成为深圳推动现代慈善文化进社区的有效途径。

  观点撷英

  深圳光明新区全国首设区级社区基金会

  领导专家共同研讨“中国特色社区基金会现状与发展路径

  讨论社区基金会意义要结合中国社区治理困局。一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公共事务治理困局;二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原先社会枢纽消减、新社区构建没有完成,社区居民参与度很低。社区基金会可以激活公众参与度,恢复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载体的角色。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锦萍

  社区基金会能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光明新区一批社区基金会和民政部门、北大等高等院校智囊团队合作,共同谋划成立社区基金会的探索实践,起点比较高、比较规范。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巡视员 赵泳

  光明新区社区基金会运作机制日益成熟,在改进社区服务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福祉,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方面,走出了具有特区特色的社区治理工作新路径。基金会成立后要规范、公开、透明运作,处理好社区基金会和社区内其他组织的关系,处理好社区内在需求和外在推进的关系,厘清基金会边界。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 黄观鸿

  社区基金会对社区治理有很大贡献,但也要时间证明、观察,在公开、透明、规范等各方面要继续完善。

  ——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刘平波

  光明新区社区基金会发展非常快,整合了本地资源,解决了本地需求,在社会治理方面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任务。光明新区做了很好的企业社会融合概念。

  ——香港理工大学第三部门主任、副教授 陈锦棠

  社区基金会是通过改变慈善事业运作模式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制度创新,是在社区层面提供社区“三社联动”的内在动力。期待基金会管理制度有重大突破,打造成更多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人参与、捐赠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深圳市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 饶锦兴

  社区基金会发展模式是创新的,我们所指的社区范围虽然不一样,如大可以到一个城市,小可以到居委会的范围,但“”与“”有共性。“”是通过公益实现社区认同和参与,贯穿到社区公益资产每个环节这一“”,并要考虑与慈善会的定位、合作,发挥社区领导力。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研究员 徐宇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