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光明论】治水引领绿色发展 谱写美丽中国
光明网讯(记者 伍月明)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滚滚长江东流而下,孕育了太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如今,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冲刺时间里,水资源能否支撑“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转变粗放型生产模式 治水先治污
各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正为水资源保驾护航。
早在十三五的规划纲要的草案中便释放了强烈的信号,“水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水资源保护中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治理污染水源。应该如何将城市的产业转型于治水政策相结合?
以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衢州为例,2012年衢州生猪饲养量曾达到最高峰,突破760万头,农户养猪量平均达10头以上,衢州也因此成为了浙江省重要的商品猪调出大市。一方面,它使得百姓的荷包鼓了起来,另一方面,也给衢州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衢州治污从猪开始(光明网记者 伍月明摄)
2013年,浙江省在全省铺开了“五水共治”工程后,衢州也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猪”。
在生猪养殖中,猪粪猪尿等排放导致的污染,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水质,但对于浙江开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有标来说,猪粪其实是个宝。目前公司已形成“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大循环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浙江是首家,在全国也是首例,彻底解决了畜禽排泄物直接就近排放土地、河流所导致的土壤盐碱化、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实现养殖场情结生产和污染物零排放。
浙江开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拖粪车 (光明网记者 伍月明)
除了对猪粪进行大力整治之外,衢州市也正全面开展生猪养殖业的整规三年行动,将生猪养殖的整规作为“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既对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转变,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彻底将治水的政策落实,做好钱塘江源头的生态屏障。
工业循环链兴起 实行高效节水
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全国年用水量约为6200亿立方米,逐步接近7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人大代表胡四一在两会上提出,水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短缺的产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对于工业城市而言,怎样将节水做到实处?
记者走访了张家港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该工程2014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0月投入试运行。所产超渗水、反渗透水主要供给江苏骏马集团下属涤纶公司、钢帘线公司、热电公司作为生产、工艺用水。
图为王福才展示经过处理的尾水 (光明网记者 伍月明摄)
与其他的工厂不同的是,它并不是采用自来水进行工业生产,而是选择“变废为宝”,将生活污水厂排放的水输入管道中进行处理后,再作为工业用水输出到集团下属公司进行利用。
正如项目负责人王福才所言:“这一工程最大的亮点在于为公司开辟了第二水源。”
资源循环利用仅仅是其中张家港市创新经济中的冰山一角,在创新投入、去产能方面,张家港市也毫不含糊。正如张家港副市长黄亚平所说,近些年张家港市先后否决或劝阻各类工业污染项目600多个,并大力推行“绿色招商”,使得企业能够形成数条工业循环链,不仅可以提高了效益,同时也能促使生态环境的改善。
构建城市生态屏障 打造美丽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城市的湿地恰恰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建立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两会上,李建华代表曾表示,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持久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将水资源、湿地等纳入补偿范围,激发生态保护的动力。
图为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光明网记者 伍月明摄)
2011年安徽省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市开始着力打造“大湖名城”的崭新名片,同时也拉开了巢湖的治理帷幕。以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公园所在地原本水草丰茂,由于过去百姓在巢湖边上围湖造田,导致生态逐渐破坏,成为了荒地。
在这种情况下,合肥市落实了新法子“退耕还林,打造万亩林区”,借助打造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东风,这里成为了中国首个退耕还林并经生态修复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并开创了人工林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先河。如今,公园里林水相间,碧波荡漾,水清林美。城、湖、岛、山、河、桥、林八种景观在此相互辉映,成为了合肥旅游最为活跃,也有具有人气的旅游胜地。
正如合肥市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宋兵所说,湿地具有多功能、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合理规划水资源与城市的结合,建立一系列十分典型的湿地公园,不仅可以保护水资源,也是某种程度上让城市宜居、宜业、宜家,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间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经济效益跟上去,同时也要打好水资源的攻坚战,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并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不断去闯出一条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