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伟光、邹开敏:重构广东旅游业竞争优势

27.03.2015  22:25

广东作为全国旅游大省,率先在全国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各项旅游指标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广东旅游业也面临着发展理念保守,发展空间与环境挤压,发展模式陈旧,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贴身赶超等问题。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重构广东旅游业新优势,应该成为广东保持和增强旅游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广东旅游业形成发展和竞争优势提供了政策保障,从而使广东的潜在旅游竞争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三大竞争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构建了面向国内国际旅游业战略节点。广东外接港澳和东南亚,内延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大平台,口岸众多,交通便捷,是旅客进、出、停的重要通道和旅行地。二是资源优势:发挥和利用了岭南地区自然文化特色要素。广东是旅游资源富集区,拥有山地型、森林型、湿地型、海洋型、人文型、主题公园型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品位高。三是创新优势:培育了广东旅游业发展特色和新业态。如率先开发了各类主题公园、绿道休闲旅游,以及各类滨海、生态旅游业园区。

当前,广东旅游业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业总量上面临其他省份的紧追。2014年,广东预计以9227亿元、同比增长12%,位列全国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游客总量排行榜第一名,江苏和浙江分别紧随,追赶步伐明显加快。二是乡村旅游和海洋旅游没有形成竞争优势。乡村旅游发展缓慢,难敌四川、北京、江浙地区,海洋旅游由于缺乏高端海洋旅游度假产品,也很难面对大连、青岛和海南岛等地的竞争。三是旅游关注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旅游大省。2013年《中国公民旅游关注度报告》数据显示,广东在20大最受关注国内旅游城市和20大最受关注的国内景区中却没有一个景点和一个城市上榜。四是景区和知名旅游品牌与其他旅游大省相比没有竞争力。目前广东拥有5A级景区共计9个,江苏和浙江分别拥有17个和11个,A级以上的景区总数也远远落后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份。广东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可以在国内排得上前十名的旅游品牌,更不用说国际知名品牌。

重构广东的旅游业竞争优势,我们建议着力推进四个重构。

一、区位优势的重构。抓住国家建设  “一带一路”的契机,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抓手,以建设亚太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粤港澳旅游业合作为切入点,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区域旅游整合与发展,打造珠三角、粤港澳景观群与世界知名的旅游旺区,加快推进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加快建设东西向的汕头-湛江高速公路,尽早通车广州-湛江高铁,增加广州-潮汕高铁直达车次,加快直通梅州、香港高铁建设,港珠澳大桥早日贯通。大力发展支线机场,与南方航空等航空公司洽商,开辟国内外大城市经停广州和深圳抵达湛江、梅州、揭阳机场的航空线路。完善广东轨道交通,提高国内外游客在广东旅游的可达性与便利性;借鉴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经验,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二、资源优势的重构。首先,依托城乡优良的自然资源,对大型的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等出台鼓励政策,作为新型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其次,要注意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医疗产业、创意产业和会展业等的联姻,增加旅游的附加值。第三,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形成产业聚集。尤其是建立一批像西安大唐芙蓉园那样的一站式岭南文化体验基地,培植如韩流文化传播强势载体,建设如巴黎、迪拜城市休闲度假购物消费旅游业群,形成长隆、华侨城系主题产业集群比较优势。

三、创新优势的重构。利用广东专业镇、专业市场发达的优势,创新地将旅游业园区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和创业园区等对接,因地制宜开发富有个性特色与魅力的旅游综合体。借鉴欧美以及泰国、韩国等国家发展滨海、乡村、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的经验,构建山海融合旅游模式。积极探索低空旅游,合理利用低空领域资源,发展航空俱乐部和旅游观光游览线路,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制定《广东智慧旅游发展行动计划》,让智慧旅游唱主角,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全域旅游智能化。

四、政策优势的重构。出台相关土地政策,规定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用地,对于旅游用地从设立供地计划、用地报批、占补平衡、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大力支持旅游项目的发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对旅游企业上缴的符合规定设立并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允许企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出台相关资金支持政策,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在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资金中,优先支持发展旅游建设项目,尤其是加大广东旅游对外宣传推广,设立专项资金,保证旅游业的营销经费。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作者庄伟光系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邹开敏系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