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6.05.2017  19:07

  ●本报特派记者  刘世锦

  连日来,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梅州代表团全体代表认真学习、研读和领会省党代会报告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踊跃讨论。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们各抒己见,谈看法、提建议、讲打算,现场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如上图)。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按照报告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找准工作的对接点和着力点,奋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夯实发展基础

  黄国玉代表说,梅州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让进园企业、员工对园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建议要加快建设梅畲快速干线,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供良好交通条件。要加快完善学校、医院、托老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既可稳定就业、又可照顾家庭。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力度,让产业工人能够在园区安居乐业。

  卓东玲代表表示,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质量已成为核心关键要素。今后将按照报告要求,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靠质量提升实力、开拓市场、塑造形象,为坚持质量兴省、推进名牌战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欧阳瑞婷代表表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建议党委政府加大对专业社工队伍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社工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投入,并在工会、妇联、共青团、福利院、戒毒所等单位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探索设立社会公益“种子”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公益服务。

  王桂珍代表说,非常欣喜地看到报告对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作出了具体部署,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全民学法,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非常必要,也让广大法律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继续扎根基层做好法律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律机构建设,为引进、留住法律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

  曾秋婵代表认为,报告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工作实际,建议要从建设规范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提升县级农贸市场等方面着手,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快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基础。

  徐文坚代表表示,他所在的九岭村从昔日贫困村到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广大党员干群的努力奋斗。省党代会报告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作出了明确部署,今后要以报告精神为引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协调企业、群众和集体三方关系,动员群众以地入股、地生钱,以劳动力入股、力生钱,以房入股、房生钱,带领百姓加快致富奔小康。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赖光亮代表认为,只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一同富裕起来才是真正的小康,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设立村规民约、宣讲好家训家风,积极涵养农村文明乡风,真正实现有新房、树新风、见新村。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要抓好党建、带好队伍、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综合治理,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土地征收等工作,服务重点项目无障碍施工。

  杨雪玲代表认为,报告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的部署让人倍感振奋,今后将结合坪山村实际,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不断完善垃圾处理、乡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努力把坪山村建成客家特色美丽乡村。

   关键词:医疗卫生保障

  肖利玲代表认为,过去五年广东保障改善民生硕果累累,我市也想方设法克服财政困难,加大卫生事业投入,特别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筑起了出生缺陷防护墙。建议继续加大政府主导和支持力度,通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熟知政策、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借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东风,用好基因测序等先进手段,探索设立客家人基因库,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廖约周代表表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尤其是硬件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快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让大家安心扎根基层、更好服务群众。

  胡春扬代表说,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明确了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今后将按照报告提出的“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方式,努力满足社会养老需求,让老人安度晚年。

   关键词:文化教育提升

  朱国珍代表认为,报告道出了山区群众对提高教育水平、发展普惠性教育的殷切期待,顺应了山区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建议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办教育,减轻政府教育投资压力,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同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名校工程,持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助推文化梅州建设。

  郑三粮代表说,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等优势,积极寻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梅州当前正加快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等建设,外语人才要主动服务地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家正大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嘉应学院不少科研成果证明梅州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位置,要将这些成果与梅州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

  李带玉代表说,报告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作出了具体部署,今后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图书馆、公共文化驿站建设,探索建立梅州市图书馆联盟,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阅读品牌。整合利用优秀客家文化和名人故居、古建筑等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大力倡导推广“数字阅读”,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传播能力。

  张华代表认为,文化具有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的良方。梅州加强文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艺团体培育、文化活动开展等,打造一镇一文艺社团、一村一文艺品牌。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尽早对特殊群体进行干预治疗。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