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刘斐:从医路上永怀赤诚的追“光”者

29.06.2021  19:13

从门诊到手术、从学术到科研……这就是医生的工作常态,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的刘更是如此。有着十年党龄的他坚守着党员的初心,严谨专注,以实干笃行,用专业攻克疑难,用仁心为患者重现“光明”,在眼科医疗领域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努力践行公益

刘斐是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成为一名眼科医生的决定,源自1987年刘斐大学实习阶段,一位高中的好友患了青光眼,“我目睹他当年求医的艰难,被眼病折磨的不安,他的那句‘现在国内眼科水平很低、技术匮乏,我对我的病没什么信心’让我笃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为需要的人带去光明和希望。

毕业后,他在韶关粤北人民医院担任眼科专科主治医师一职,在坚守本职的同时,他经常参与到山区义诊服务中。在此期间,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农民的质朴善良,让他感受颇深。往后的从医生涯中,践行公益在他心中一直是作为和临床科研同样重要的事情。1996年3月,刘斐也因此获得广东省团委颁发的广东省青年志愿者杰出贡献奖。

他看病时总是为困难病人着想,尽最大的努力,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有一次医院收治了一位眼外伤病人,家庭贫困,做完手术后,刘斐为病人找了医院附近的住所,刚参加工作手头没什么钱,但刘斐自掏腰包为病人支付住宿费,并叮嘱病人每天过来换药,在最基层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生的仁心与担当。

锻造过硬本领

1996年,当时更为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国内起步,这种手术时间只需10分钟左右,手术切口只有3mm左右,而且不需要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好且并发症少,但是手术难度高。经过努力,刘斐也成为国内早期掌握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眼科医生。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刘斐院长认为学科发展不仅是“不进则退”,进得慢了也是退!“不断攻克疑难病症才更有意义!

国内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逐步普及了,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眼底病学科这个更为深奥的未知领域,并开始了两段国外进修之旅。

当年,国内开展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这项技术的眼科医生甚少,该技术相对国外要落后且未能普及,刘斐因此将“推动玻璃体视网膜领域的新技术在国内的普及,惠及更多的眼病患者和临床医生”树立为自己的新目标。

冬天冰冷刺骨的柏林早上,天刚蒙蒙亮,夜灯照在道路两旁厚厚的积雪上,他经常第一个抵达科室;中午没有午休,饿了累了就喝咖啡,吃点小饼干;下班时间下午5点,实际上经常忙到晚上八九点后才回宿舍……他先后在德国柏林Charite医科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进修,刘斐如饥似渴地学习,最终在广东率先引进和应用德国BIOM 3M玻璃体手术广角镜开展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国内为数不多熟练掌握眼前后段手术(从角膜近视手术到视网膜手术)的专家之一,从角膜近视手术到眼内手术及眼底视网膜手术经验都非常丰富的“全能”眼科专家。

用心服务患者

作为“全能”眼科专家,2014年,刘斐担任东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一职,承担起了疑难眼疾诊治,更是东莞地区高难度屈光手术的先行者,让越来越多的近视眼患者摘掉了眼镜。

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服务病人、追逐光明、传授知识和技术就是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刘斐常常说的话。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强团队、凝文化,培养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眼科医护团队。

东莞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白内障一科主任谭泳昌便是刘斐的学生之一,“刘院长至今还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读最前沿的科研论文,翻阅各类英文医学书籍,他常教导我们,要始终心怀使命、敬畏生命,在工作中严谨审慎,不断追求卓越与极致。

面对年轻的党员,刘斐鼓励他们要坚守初心,承担使命。“做一件事容易,长久以往坚持做同一件事难,作为党员医务工作者,要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精进技术,在为患者服务的时候要多询问,多关怀,从方方面面了解患者的情况,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

文字:钟晨 通讯员:林郁珍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