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03.11.2014  12:48

  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上的开坛主题发言中指出,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邓小平在1987年5月作了一个鲜明对比,他这样说:“‘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还有两年徘徊。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这里,邓小平通过这样一个对比,把问题集中到一点上来——究竟是要“沉闷停滞”,还是要“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

  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最重大最深刻变化,正是这个从“沉闷停滞”到“真正活跃起来”,把全社会潜在的巨大生机和活力解放出来了。在邓小平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当中,还把解放社会活力作为连接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一环。由此而来的就是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改革开放36年来根本性的成功经验。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36年来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解放思想和解放社会活力都必须落实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来,说到底,人类社会的发展无止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必然是无止境的。邓小平在1987年还有一个关系全局的精辟论断。他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他还说:“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这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起的,同时又应当努力走到时代潮流的前列,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并且应当大书一笔地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赶上时代”的要义就在于此,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真谛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