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蓝佛安: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摘自《广东调研》2014年第6期

18.06.2014  18:18


              审计工作必须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目标,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审计监督作为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要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我们要围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新目标,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探索途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明确审计工作目标,把握全覆盖基本原则
              审计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必须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目标,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为此,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着力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围绕上述目标,积极探索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
            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覆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深入分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使用、绩效情况,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决策服务。审计机关探索实现全覆盖应继续围绕“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的落实,着力把握重要性、系统性、协同性原则,逐步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使审计全覆盖成为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把握重要性原则,即紧密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找准与深化改革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重点资金、重大项目,首先做到重点改革任务的全覆盖,与全面深化改革步骤、措施保持一致。把握系统性原则,即以某一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全覆盖为基础,揭示普遍性、系统性问题和风险,推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并由此领域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形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覆盖。把握协同性原则,即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同一机关内部、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尽量避免项目重复和内容交叉,并综合运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和成果,为提高审计效率、深化审计监督服务。
            二、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突出全覆盖重点
              审计监督必须立足于多年审计实践奠定的基础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效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强对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令畅通。二是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关注行政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三是加强对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强化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加强政府性债务审计、地方政府债券等的审计监督力度,推动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维护经济安全。五是加强民生资金和生态环境项目审计,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促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六是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揭示和查处力度,落实“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放过审计发现的任何疑点,有效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
            审计全覆盖与突出重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全覆盖视野下突出重点,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维护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有利于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进行重点审计、持续监督。实现审计全覆盖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现有审计资源出发,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最终达到形式上全覆盖与效果上全覆盖的完美统一。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在全覆盖思路下,必须继续发挥好财政审计的龙头作用,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本地区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情况, 揭示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工作中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预警功能和建设性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审计机关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全覆盖的重点,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组织方式方法、成果转化利用等方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尽快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审计工作只有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目标,才能充满活力、健康发展,必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继续加强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坚决查处藏匿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贪小腐,使民生资金成为“高压线”,让老百姓成为审计全覆盖的最大受益者。
              三、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探索实现全覆盖途径
              一是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实现审计计划全覆盖。从全覆盖的角度去把握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重点,提高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各级审计机关要尽快摸清审计对象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对审计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和总体规划,及时把握应覆盖、已覆盖情况及变化情况,为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应积极探索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方法,将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紧密结合,将本级计划与上级计划、下级计划及时衔接,采取单项审计、复合审计、滚动安排等多种方式,积小覆盖为大覆盖,积局部覆盖为整体覆盖。二是用数字化审计方式破解全覆盖难题。数字化审计是实现全覆盖和统筹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我们要坚持走“数字化分析”审计道路,将送达审计与数字化审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数字分析的广度、深度和精确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解剖麻雀”,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综合归纳、挖掘提炼,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国资、国企等部门单位的沟通,推动财务管理系统对接,为开展数字化审计创造有利条件。着力培养和使用一批数字化审计人才,打造一支以数据分析小组为核心、数据分析团队为主体、全体参审人员熟练掌握运用的数字化审计队伍。三是不断健全异地交叉审计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市县审计机关作用,保证审计质量,将全面推进以县委书记和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为主轴、与重点民生项目审计相结合的异地交叉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在审计中突出内部控制、财政资金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土地管理和土地出让转让、环保和民生政策执行和相关资金管理、中央八项规定等系列政策的执行情况等6大板块,抓住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堵塞漏洞、落实责任。积极探索异地交叉审计的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审计整改和成果利用等问题,密切上下级审计机关、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质量,防控风险。四是强化审计资源综合运用,形成整体合力。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审计资源,形成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整体合力。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部门审计与行业审计相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等方式方法,加大项目整合力度、资源综合利用深度。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综合指导和质量监督,有重点地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开展自查自纠,为审计机关的深度审计创造必要条件。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弥补国家审计人员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足。
              四、抓住主要环节,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
            把审计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中,通过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根本目标。新形势下,审计人必须进一步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断加大审计执法监督力度,健全问责、整改机制;必须在善于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敢于揭示问题,以“亮剑精神”向各种违法违纪问题说“不”,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增强审计监督威慑力,以高质量、有成效的全覆盖为深化改革服务。一是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防护性、批判性作用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前瞻性、建设性作用。建立风险导向和绩效导向的审计目标模式,从微观入手、从宏观着眼,密切关注宏观政策落实情况和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及管理漏洞,针对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促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降低风险,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和绩效。二是强化审计问责和问题整改,防治违反财经法律法规问题屡查屡犯。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使财经法律法规得到全范围、持续性的贯彻执行。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审计报告原原本本地上报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为他们了解情况、掌握问题、作出决策服务。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以及有关主管部门,加大监督问责的时效性和力度。建立完善整改监督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关注、进行整改,巩固审计监督成果。对屡查屡犯现象进行严惩,努力做到审计一次管上几年、审计一个警示一方,防止使审计成为“走过场”。三是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扩大审计社会影响,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沿着提高审计透明度和扩大审计公告范围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继续将每年代政府向人大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全文公开。对于社会普遍关心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审计事项及时发布公告,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归根到底靠的是一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纪律建设,用铁的纪律打造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审计铁军。不断坚定政治信仰、坚守理想信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克服涣散松弛现象。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有机融入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廉政纪律,打造纪律严明的审计铁军。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系列规定,带头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切实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我们要把纪律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动力,紧紧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查处违法违纪问题,查找制度漏洞,为进一步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作者系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蓝佛安

                                                                                                                                              (摘自《广东调研》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