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家:MH370入海解体的可能性比较大

06.08.2015  20:15

专家:MH370如海解体的可能性比较大

时间:2015年8月6日 13:30

访谈模式:玫瑰直播

主持人:航空自媒体FATIII 编辑

以下简称:FATIII

嘉宾1:民航飞行员 波音737NG机长

以下简称:机长

嘉宾2:《航空知识》杂志编辑王鑫邦

以下简称:航空知识

主持人、嘉宾互动部分:

主持人(FATIII):对于马方宣布留尼旺岛的残骸确实来自 MH370 有什么看法?您觉得这会对调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嘉宾2(航空知识):370的部分残骸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于找到飞机残骸,查明失事原因的希望,但仅仅一块襟副翼,我认为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有限,搜寻工作依旧任重道远。只有找到大部分残骸,以及黑匣子,才能最终判定事故原因,这些是最直接的证据。

嘉宾1(机长):今天确定残骸属于MH370,现在来看总算就MH370的命运算是有一个定论,但是要找到其他残骸和黑匣子来确定空难的原因,我觉得还有巨大量且非常艰难的工作需要做!就目前来看海洋洋流的规律给了搜寻MH370其他残骸的一个方向,这块残骸的确定,能大大帮助缩小搜寻范围。

主持人(FATIII):作为一名专业的飞行员,在您看来,襟副翼这么大的一个部件比较完整的冲刷到几千公里以外的海岸上,飞机在落水时还是完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嘉宾1(机长):因为部件要尽量减轻其重量,在制造的时候很可能是中空密封结构,才使得洋流有机会将其带到那么远的地方,就其是空中解体还是入水解体得根据事故调查人员就其发现部件的细节去判断。

主持人(FATIII):其实FATIII 刚刚也获得最新的消息是说法方表示暂时未能在残骸上找到这块残骸确实属于来自 9M-MRO 这架777客机的证据,但是波音方面确实已经证实残骸来自777。马方此前已经宣布了这块残骸来自 9M-MRO。王老师,您怎么看?是法方太谨慎呢?还是马方又抢跑了?

嘉宾2(航空知识):马航确认的理由,我感觉有两个:第一,370是唯一一架没有找到的失事777,第二,残骸发现的区域以及根据残骸上海洋生物的生长情况来判断,都符合370失事的时间和地点。但波音作为生产厂商,角度有所不同,他必须要根据残骸上的编号确信来自哪架飞机,有可能残骸上提供的线索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主持人(FATII):其实,按理说,飞机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由对应的序列号,可以根据序列号来追查到属于哪架飞机。而四国专家在图卢兹都未能最终确定,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外部的一些序列号已经无法辨认,需要进一步查验,而调查人员可能还需要同时查验其他的一些事情,所以没有这么快确定的了。您是怎么看的呢?

嘉宾2(航空知识):说实话,我没有在波音公司干过,不知道波音具体的编号原则是什么,但按常理判断,正如您所说,如此完整的部件,应该有能确认残骸来源的信息。我起初认为,关于残骸的调查结果会很快出来,但事实是并没有最终确定,也让我很意外。

主持人(FATII):确实,我本来也以为8月5日开始查验这块残骸以后,应该很快能够获得确切的证据证实这块残骸的来源。但是目前根据法国 BEA 的说法,只是波音确认了是来自777的,马航确认了 MH370 是777执飞的。也就是说马方的确认是凭借MH370是唯一坠海的777,而这个襟副翼来自777这么一个逻辑得出的,并非最终的确认。这确认让人有点意外。

嘉宾2(航空知识):777算是安全性极高的飞机了,2013年韩亚航空214航班事故好像是777的第一次机毁人亡事故。之后两次都是马航的,一次是MH370一次是MH17,除非这块襟副翼是被丢弃的,不然应该来自370。

主持人:(FATII):MH370失联已经516天。留尼旺岛发现的襟副翼是唯一的一件残骸,这也引发了不少人对于机体在入水时是完全完整的猜想。两位嘉宾对此是怎么看的呢?我们也知道,迄今唯一水上迫降后机身主体完整的案例是哈德逊河上的 US Airways A320,但是在海洋上,一架777完整的沉入水中可能性有多大呢?

嘉宾2(航空知识):飞机不是船,肯定会沉。

嘉宾1(机长):首先就客机失联期间的行为来看,问题应该出在驾驶舱,那么要777完整的降落在水上的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解体的可能性最大。

主持人(FATII):其实,驾驶舱劫机的说法也一直存在,甚至有人提出了飞机是完好可控的状态降落在了某个秘密机场。如果说入水解体和安全着陆两种说法,以目前的证据来看,作为一名飞行员,您觉得那种可能性更大?会有可能是因为海洋太大而推测的坠海区域洋流复杂所以迄今没有其他漂浮物被找到吗?

嘉宾1(机长):之前我也倾向于飞机降落于某处的想法,理由是一直搜寻不到黑匣子的信号。但是不排除黑匣子自身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定位信号不工作,就目前发现的这一块残骸来看,因为细节,特别是破损边缘的细节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去判断是怎么破损的,当然这么长时间的海水侵泡,也可能使得那些细节缺失掉了。目前看入海解体的可能性比较大。

主持人(FATII):确实,目前光凭机长图片和一些视频,我们在电脑屏幕前真的很难判断这块残骸的情况。虽然大家都很心急,但是目前来看,还是需要继续耐心等待调查人员对这个残骸进一步的查验结果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嘉宾1(机长):至于MH370的主要残骸位于什么位置,这个需要事故调查人员以及各个科学家就海洋环流,气象资料等去做大量工作以后才能大致划出来,但是发现残骸的具体时间并不是残骸移动到发现地的的时间,所以,很难!很难!

主持人(FATII):在7月29日残骸刚刚发现以后,有媒体问过带领海洋搜寻的澳洲方面,是否有计划改变搜索方案,澳洲方面的回答是如果在留尼旺发现了残骸,恰恰证明现在的搜索方案是正确的,不会改变。两位嘉宾怎么看呢?已经过去那么长的时间了,澳方是否应该考虑调整搜索区域呢?

嘉宾1(机长):首先能做出这样判断的人肯定是基于了一定海洋科学研究的人士,我对此并不专业,不敢妄加评价。但是相信会有更新方案出台的,话说回来,在茫茫大洋中寻找一个飞机,而且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我感觉真的很渺茫!

嘉宾2(航空知识):我认为,澳大利亚改变搜索区域的可能性不大,另外,现在也不可能像飞机刚失事时候那样,派出庞大的搜索队。除非他们在残骸上发现了确凿的信息。

主持人(FATII):确实,现在搜索已经改由外包私人企业执行了。但是如果搜索区域一直不变,您觉得还要继续搜索多久才可以有新的进展呢?

嘉宾2(航空知识):我只能说,越快找到越好,但对于很快能找到残骸,我不太抱希望。

嘉宾1(机长):现在发现的残骸几乎可以证明MH370已经坠毁。但是坠毁的原因现在无法判明,除非找到飞机的主要残骸以及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飞行座舱话音记录器后才能凭借蛛丝马迹去分析判断事故真相!

主持人(FATII):我们还想请专家解答一下有关黑匣子的问题,就在在近期找到黑匣子,那么在水下浸泡了这么久,那么里面的数据等等会不会已经丢失?

嘉宾1(机长):海水侵泡本来就有破坏性,外加现在不清楚黑匣子的情况,也可能存在被海洋生物侵袭的可能,所以不乐观!

主持人(FATII):看到有网友问为什么不可以将驾驶舱数据实时传输回去地面。其实现在的 ADS-B 技术就已经实现了飞机的位置、高度、速度、航向、应答机编码等数据的实时传输。但是如果说是机舱的音、视频传输,这个可行性现在还在研究当中。飞机会飞跃很多没有任何移动网络信号,甚至连无线电信号都很微弱的地区,而且全球那么多的民航客机都要这个功能的话,所需要的带宽和后台服务器支持不容小看。此外,民航非常注重安全,加装任何设备都需要经过重重认证才行。

嘉宾2:(航空知识):之前,和制造商的人聊过,只要航空公司肯出钱,实时传输没问题。但是,巨大的费用会让航空公司消受不起。对于公司来说,事故是小概率事件,这样的投入得不偿失。

主持人、嘉宾与普通网友互动部分:

问(网友):我想知道黑匣子到底还能不能找到?

答(机长):大海捞针,除非找到比较集中的残骸。

问(网友):怎么确定就是370?

答(FATIII):这个根据法方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波音已经证实到残骸确实属于777机型,而MH370则是唯一一架在海上出事的波音777客机。这之间确实是有很强的一个关系。但是,法方这次非常谨慎,表示仍然未能确认到这块残骸确实来自执行MH370的9M-MRO 这架飞机。

问(网友):话可信吗?包括前段时间当地村民说发现飞机客座,还有行李箱等,总觉得不可信。

FATII:留尼旺岛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洋流汇集的一个地方,一直都由很多海洋垃圾冲刷上岸。所以说找到很多疑似的物体是很常见的。

问(网友):黑匣子还会发出信号吗?如果在很深的海底,还能打捞上来吗?

机长: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了,黑匣子的电力早已耗尽,找到的几率不大,但是不排除发现大块尾部残骸然后一并发现黑匣子的可能。

问(网友):飞机偏离航线后,地面会采取什么措施?

机长:雷达追踪,但是民用雷达和军用雷达是有区别的。

问(网友):没有黑匣子的话 如何断定飞机是如何失事的?

答:

FATII:史上也是有过没有找到黑匣子或者是黑匣子已经完全失效的空难调查案例。调查专家可以通过对残骸和其他数据的调查梳理来得出结论,但是可能无法获得最准确的答案或是耗时较久。

航空知识:如果没有黑匣子,则至少需要大部分残骸,将所有残骸拼接成完整的飞机,从而判断是那个部位率先发生断裂或者形变。

问(网友):请问舱内失压是怎么回事 飞行员不会有察觉吗 察觉到了的话为什么没做措施 还有就是是什么会导致舱内施压?

答(机长):失压肯定会有察觉的,身体感受、仪表,警告都会出来!失压的原因就是飞机密封性破坏了,或者就是给机舱加压的设备故障了。

问(网友):飞机失事,生还率是多少?

答(机长):看是什么原因出事故,降落在哪里,后续的救援和自救进展情况。

问(网友):飞机行李舱内 旅客的行李会不会漂到一些岛屿上?

答(机长):得看行李箱本身的材质。

问(网友):请问现在发现残骸,会不会改变当前的搜索范围呢?

答(机长):肯定会对飞机失事的位置范围有重新的判断。

问(网友):黑匣子找到的话,这么久了而且几千米深的水压。打捞上来的话还能不能成功读取数据呢?

答(航空知识):之前法航447的黑匣子好像是在4000米深处打捞上来的,记录数据依然完好。

问(网友):请问为什么像777这样的宽体飞机反而比窄体客机更难在海上迫降?谢谢!

答(机长):能量大,触水后更难以控制。

问(网友):飞机到底去哪里了?

答(机长):应该在海底某处。

问(网友):不太可能通过这一点点碎片,就可以判断出来,我们不应该围着这个碎片讨论,要结合其他的,换个角度思考。

答(FATIII):确实,这一个部件的残骸并不是推动整个调查进展的关键。但是这块残骸确实是500多天来第一块疑似(目前马方已经确认)来自 MH370 的残骸。研究这块残骸的遭遇有助于调查人员找到更多的残骸,从而逐步解开这个谜团。

问(网友):机上执行飞行任务前 参加了马来西亚反对派领袖的法庭宣判,然后在飞向印度洋时有明显战术躲避,说明是避开雷达监测、这样说来机长的问题最大,如果是机长的问题,那么在舱内失压后,是不是机长一样失去知觉。

答:

FATIII:驾驶舱有单独的供氧系统可以为机组提供氧气,如果机长当时已经戴上氧气面罩,失压应该不会让他失去知觉。但是据我所知,777的氧气瓶并不能供应那么久的氧气。舱内失压以及机长蓄意劫机目前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实。

机长:飞机飞行是不需要雷达的,雷达只是客机上探测危险天气的设备,飞机有多种导航设备,在只要燃油可以供发动机工作的情况飞机就可以继续飞行

问(网友):飞机上不是有个编码吗?从这个编码应该能确定是或不是吧?

答(FATII):对,飞机上的零部件有P/N 和S/N,S/N就是序列号,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号,按理说,用这个号码是能够查到这个零部件的所有信息的。

问(网友):就找到一个翅膀,能否从找到翅膀的位置来预估另外部件?或者说一翅膀还不够证明客机已经坠毁。

答(FATII):如果只有一个部件,确实不足以证明什么,毕竟也有可能只是这个部件单独脱落。但是目前的调查方向是建立在飞机终结于南印度洋这么一个基础上的。而这个说法来源于 Inmarsat 的一些卫星数据,关于 MH370 的一些背景资料可以关注 FATIII 微信发送关键字 MH370 获取。

问(网友):如果不是有人劫机飞机为什么要转变方向还关掉无线系统?

答(机长):驾驶舱发生了什么?现在只能猜测。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发生了什么。

问(网友):为什么飞机不设计可以实时把机舱内的信息传回机场,或总部?

答(机长):科技在进步,这些东西的加装都是需要认证和成本的,而且出现MH370这样匪夷所思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问(网友):作为一名机长 如果你想架机脱离公众视野你会怎么做?

答(机长):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就没有想过,想必要作很多的准备工作,而且对军方的雷达监控系统都要了解非常清楚才行。

问(网友):在印度洋中间,电话有信号吗?或者本身的飞机能发信号吗?

答(机长):电话信号得看有没有陆地基站或者卫星电话。飞机可以和卫星以及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问(网友):如果黑匣子找到了,里面的数据还能破译出来吗,都在海里泡了一年了?

答(FATII):不一定,黑匣子的设计考虑到了长时间的浸泡,具体能不能读取数据,还要看有没有受到其他的影响。

问(网友):机长先生,以你执飞经验和目前所掌握的有关资讯,这架飞机坠海最可能的原因来自哪方面?

答(机长):燃油耗尽,失去动力。当然控制飞机的人是元凶

问(网友):如果是僵尸飞行的乘客怎么不跳伞?

答(机长)跳伞是需要满足很多条件的,更何况现在绝大多数客机飞行条件下跳伞的生存几率几乎为0,飞机上也没有降落伞。

问(网友):那此前说的失联后一小时,曾二次有意避开雷达是真的吗?

答(机长):根据飞行轨迹判断,很有可能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