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东莞产业转型 称取得明显成效

16.03.2016  13:3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东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不过,受国际贸易低迷,国内 经济 下行等因素影响,这些年,东莞面临着不转型将遭淘汰的阵痛期。在一定程度上看,东莞的困难也是中国很多城市的共同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本台记者采访了多位政、商和学界人士。他们认为,创新驱动为东莞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见效,但仍需要持续不懈地推进。

广东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传统外向型经济占比很高。全球 金融 危机爆发后,受到国际贸易形势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品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东莞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一时间,作为中国经济的代表样本,东莞何去何从,备受外界关注。

长期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社科院研究员向晓梅认为,东莞遭遇的瓶颈在于传统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过低:“东莞以前是依靠低成本的要素驱动实现发展,依赖土地、劳动力的廉价优势,还有就是毗邻港澳的区位,大量接受香港订单进行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方式实现发展。”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固有模式愈发难以为继,而转型必然伴随着阵痛和重新定位。在向晓梅看来,东莞“破冰”是依靠“存量调整”与“增量引入”并举。存量调整就是通过技术升级,推动家具、服装、电子等传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从低端代工转向创立自主创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通过这几年努力,东莞逐步让加工贸易升级,在承接订单的同时,把委托加工与设计等环节相结合了。有些企业在政府帮助下同步开拓国内市场,这就要求他们做设计、做品牌。另外,通过电商发展把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做起来。”

目前,东莞当地的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转型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对记者表示,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陶瓷企业低端竞争的情况下,他们借助政府资金帮扶,不断提高生产率,加大技术含量,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我们原来一条生产线用工是200人,通过持续的机器换人,现在一条生产线的用工降到了100人,下一步希望达到50人。政府在机器换人方面全面支持,给予贴息贷款,还推出了融资租赁服务,推动东莞产业升级转型。”

在激活存量产业的基础上,东莞还依靠毗邻深圳的独特优势,形成彼此产业转移对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东莞。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东莞市市长袁宝成介绍说:“目前,东莞有大概200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投资 金额超过3400亿元,投产以后可以产生1.2万亿元产值,相当于2015年东莞的经济总量。”

此外,东莞从2012年提出了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口号,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跨越发展。截至目前,东莞已有986家创新型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达到28家,创新孵化器36家。

从经济表现上看,2015年,东莞经济增速达到8%,与广东省经济增速持平,而出口则同比增长了6.8%,保持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地位,大大高于广东全省0.8%的出口增速。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认为,这算得上一份合格的“成绩单”:“与其他优秀城市相比虽不算靓丽,但与自身的过去相比,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比较的话,这个成绩单是及格的。”

在袁宝成看来,东莞的转型升级还没有取得决定性成果,仍需要持续不懈地推进:“东莞初具高科技城市的雏形,已经尝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甜头,但是我认为,如果不持续地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引领、自主创新的话,东莞随时有可能重新垮下来。因此,东莞需要随时保持着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