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阳光财政”守护“国家账本”——全国人大力推地方预算联网监督
预算,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稳增长、防风险?
4日至5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财政部在广州联合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以期加强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确保人大对“钱袋子”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预算联网 监督预算执行全过程
“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不仅可以查询某个部门何时买了几张折叠床,还可以查询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何时拨、拨给谁、怎么用。”4日下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向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分享广东经验。
有着十余年探索实践经验的广东,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人大常委会与同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全省121个县区中有114个县区实现本级人大与财政联网,联网率94%;省级和13个地级以上市、13个县区实现人大与社保部门联网,将老百姓“保命钱”也纳入预算联网监督系统。
记者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工作人员的现场演示中看到,广东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具备系统查询、审查监督、分析预警和代表服务等4个功能,设置18个主体模块。进入预警模块,点击预警指标选项,电子屏立即显示截至7月的“报警指标累计情况”和具体类别,一目了然。
“可以说,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的有益探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必然要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说。
实际上,不只是广东,在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方面,天津、四川、辽宁、湖北、黑龙江等省份也取得积极成效。伴随预算法的贯彻实施和财政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财政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国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循序渐进 三年“路线图”出炉
今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予以转发。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三年的阶段性目标:
2017年,全国省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等工作机构与财政部门间实现预算决算等基本信息传输查询。同时,启动系统的预警、分析和服务功能的开发研究工作。
2018年,进一步推动完善系统的查询、预警、分析、服务等基本功能;逐步实现与政府收入征管、社保、国资和审计等部门的联网;开展上下级人大之间纵向信息传输应用工作;以省为单位,推动所属地市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9年,基本实现地市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全覆盖,进一步扩大横向联网的范围;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人大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继续加强系统功能开发,有效发挥系统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座谈会上表示,对纳入预算联网监督的信息内容,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要坚决纳入,不得打折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但确属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法定预算审查监督职权需要的,财政部门要加强与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协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纳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人大代表更好读懂“国家账本”,继而作出准确判断、行使好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这项工作也将助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协作 不越位不缺位
依据我国法律,对预算管理不仅有人大监督,还有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等。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并不是要人大事无巨细一概监督。
指导意见提出,要明确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等工作机构和财政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用户权限、信息采集、使用记录、问题调查、跟踪反馈等严格规范的操作规程,构建安全持续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不干预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行。
与此同时,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中,既要注意与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的工作相区别、避免同质化,又要与之形成联动机制,相互配合,提高监督实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告诉记者,人大是预算的决定和批准者,需要监督预算的执行和绩效,审计监督重点在合规性监督,财政监督重点则放在财经纪律上。
“在监督内容、监督需求、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方法等方面,都要遵从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确定的人大、政府职责与工作程序进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刘昆说,“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监督既不缺位、也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