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召开会议部署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和成果转化工作

14.03.2017  20:01


工作会议现场。


饶美奕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张汝文副巡视员传达卓志强厅长的讲话精神及作会议总结。


广州、东莞、云浮代表交流地名普查工作经验。

广东召开会议部署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和成果转化工作3月8日,广东省地名普查办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和成果转化工作会议。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民政厅副巡视员张汝文传达了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在厅党组会上对地名普查验收和成果转化工作的部署讲话,并作会议总结。广州、东莞、云浮代表交流了地名普查工作经验。全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地名普查办负责同志、业务骨干和技术服务单位代表34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17年是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决战之年。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强调,要按照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狠抓落实。一要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地名普查办主要领导要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高度,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按照要求,抓紧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落后县(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迎头赶上,决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工作延误而影响全省工作进展。二要强化保障措施。充分认识地名普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实际和针对存在问题强化抓管理、赶进度、保质量的有效措施,攻坚克难,切实保障地名普查工作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三要加强督查指导。各市地名普查办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层层传导压力;进度慢、问题多、困难大的,要派出工作组蹲点,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四要注重应用服务。各地要在执行好成果转化规划的同时,抓紧完成普查成果数据的完善、汇总和上报工作,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地名地址数据库和地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服务。

会议认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社会交往频繁,地名信息量和新增地名较多,做好地名普查工作,为社会提供地名公共服务意义重大。从2014年4月起全省全面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完成外业调查地名65.23万条。会上,饶美奕副厅长对普查验收、成果转化、地名信息化建设、保护弘扬地名文化、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等工作作出部署。按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安排,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地名普验收,下半年转入成果转化阶段;各地要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按照分类、分级、分批的原则编纂出版一批标准地名图(集)、标准地名录、标准地名词典和标准地名志等权威地名工具图书,满足社会对地名信息的需求;以地名普查成果数据为支撑,建设业务管理、数据服务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应用服务平台,争取早日向公众提供地名查询服务和地名数据共享服务;编制实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打造地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亮点和品牌,组织开展地名文化保护活动,加强宣传,讲好广东地名故事,培育广东特色地名文化,大力提高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地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亮点和品牌,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地名管理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的执法检查,清理整治“大、洋、怪、重”(刻意夸大、崇洋媚外、怪异难懂、重名同音)等不规范地名,不断提升地名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