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38人出征全国第九届残运会 获92枚金牌220枚奖牌位列第一
9月12日—19日,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四川举行。在本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广东代表团获得92枚金牌、67枚银牌、61枚铜牌,15人20次破全国纪录,3人4次破世界纪录。广东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在全国位列首位,高质量完成了比赛任务。
广东派出238名残疾人运动员出征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了聋人篮球、自行车、轮椅网球、举重、射箭、射击、轮椅冰壶、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硬地滚球、盲人柔道、飞镖、轮椅篮球、盲人足球和聋人足球共17个项目的比赛;在全国第六届特奥会中,广东代表团共派出43名运动员、24名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共计67人参加了田径、羽毛球、篮球、滚球、举重、轮滑、游泳、乒乓球等8个特奥会项目。
运动员们这样说:“我坚信,只要不放弃,好好奋斗,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磨炼意志。”“是体育让我变得敢于面对挑战,也更期待挑战。”“我希望能够拿到通往巴西里约热内卢残奥会的入场券,更希望在赛场上实现自己的奥运冠军梦!”
硬地滚球运动员林细妹:
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成功
林细妹每天练习最多的动作就是瞄准前方白色目标球,然后转动手臂,加力将球掷出,让球沿着地板滚动并接近目标球。20岁的她是一名硬地滚球运动员。
硬地滚球项目是一项适合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参加的运动。比赛中,掷出的球最接近白色目标球的一方胜出。
林细妹出生在揭阳市惠来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因此取名细妹。学走路时,她的双脚一直软弱无力。最后,父母的担忧变成事实——细妹被确诊为先天性肌无力。
这种疾病使得林细妹从小四肢软弱无力,要扶着椅子才能走动。“举起半公斤的哑铃对我来说就是极限。”
在林细妹的印象中,她的童年一直充满着药味。“太苦啦!”她说。父亲每天都会熬中药让细妹喝,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年。在接触硬地滚球之前,她没有什么朋友,无数个晚上,她都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以前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在教室里坐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林细妹说。
教练谭巍麟说:“细妹很渴望来到我们的队伍。”
2012年,林细妹初中毕业,因为力气相对较大被教练挑中。在继续上高中和成为硬地滚球运动员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当时她隔几天就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接她过来。”谭教练笑着说。
来到广州后,林细妹被分为硬地滚球BC4级。训练时,细妹才知道并不轻松,她甚至不会使用轮椅——家里买不起。
与许多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在一起训练,林细妹也感到很大压力。尽管持续训练让她的双手酸痛,要擦活络油才能稍微缓解,但她还是不敢松懈。
她想过放弃,但每次很快就打消了念头。她一直想起父亲的告诫:“要自强、乐观,要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坚信,只要不放弃,好好奋斗,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她这样勉励自己。
参加训练后不久,伦敦残奥会开始了。一些队友前往参加,让她心中格外羡慕。“那时我心里就想着,将来也去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
林细妹很喜欢硬地滚球运动给她带来的改变。“比赛很辛苦,但是再累也喜欢。”她说,成为运动员后,和身边很多人成了朋友,这让她没有了以前的孤独感,也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没有像以前那样自卑。我能更加开放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而不是缩在以前的封闭状态。”
林细妹行动不便,每一次出去比赛都不容易,有时还需要人抬着,她对此很感激。去年10月,她在韩国参加仁川亚残运会时,得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鼓励。
在今年9月份全国残运会的硬地滚球比赛中,林细妹获得了铜牌。
赛后,她和教练探讨,认识到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有时我急于求胜,影响了自己。”林细妹说,“以后比赛都不能太急,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今年6月份的亚洲及大洋洲硬地滚球队际及双人锦标赛和7月份的2015年硬地滚球世界公开赛中,林细妹各获得一块金牌。“我希望能进入巴西里约热内卢残奥会的赛场,以最好的状态对战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运动员。”在结束一个月假期后,她就要重新投入训练,“一定不辜负张海迪对我的期望。”
羽毛球运动员陈坤雄:
残疾人朋友要永远乐观
9月18日,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站姿SU5级(上肢残疾)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尘埃落定,来自广东代表队的两名运动员陈坤雄、朱佩强获得金牌,观众席上一片欢呼——这是48岁的陈坤雄在全国残运会上的五连冠。
1975年3月9日,陈坤雄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和往常一样,陈坤雄和小伙伴在街道上玩耍。突然,他发现有个地方被竹架围起来。出于好奇,他走了进去,看到一根长长的电线拖在地上。原来,是一根高压线断裂并掉在了地上。陈坤雄用左手捡起了那条高压线,便晕了过去。
陈坤雄说:“当时我才8岁,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做完手术后醒来,我就问家人‘我的手怎么没了’。”
陈坤雄左臂高位截肢,但家人给了他的强大精神支持,“小时候,我没有觉得我和健全人有什么不一样。”
陈坤雄家在汕头,海边长大的他热爱游泳。每天游完泳回家的路上,他都会看到一群老年人打羽毛球。有一天,老人们问他会不会打球,要不要跟他们一起打。陈坤雄说:“当时我就想,老人们头发花白了都能坚持锻炼,我为什么不可以试试呢?那个时候打球,纯粹是出于兴趣,只要流汗了就很开心。”
1989年,陈坤雄怀着满腔热情,走进汕头市一家羽毛球俱乐部。“进了俱乐部我才知道,原来打羽毛球也有这么高级的室内场地。之前我都是在广场、路边打球,没有专门学过,不懂得什么技巧。”
由于缺少一只手臂,陈坤雄很难掌握羽毛球的基础要求——控制好重心。他不停地练习,不断体会,寻找身体的平衡点。后来,俱乐部请来了汕头大学的专业体育教师,准备组建一支专业队伍,陈坤雄顺利入选。
从那时起,他才真正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1998年,陈坤雄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广东省开始组建残疾人羽毛球队,陈坤雄通过多重选拔,和其他5名运动员一同入队。在1999年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中,他取得了2块铜牌。截至今年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陈坤雄已获得23枚金牌。他还是北京残奥会的火炬手。
今年9月18日,陈坤雄站上全国第九届残运会的赛场。这是他作为运动员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前4届的全国残运会上,他与搭档连续4次夺冠。赛场上,发球、挥拍、跳跃,每个动作、每次击球,陈坤雄与搭档都力求动作标准、角度完美、配合默契。最终,他们拿下了五连冠。
陈坤雄说:“我希望残疾朋友们能敞开心扉,多参加体育运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磨炼意志。从实际角度说,有个特长也可以实现自力更生的愿望。我想对所有的残疾朋友说,要永远乐观。”
飞镖运动员廖焕霞:
体育让我变得敢于面对挑战
“好的,我明天就去报到。”廖焕霞在电话里说。今年5月20日,廖焕霞接到佛山市残联集训队的集训通知。
对廖焕霞而言,本来习以为常的集训,这一次显得有些特殊:1个多月前,廖焕霞和男友在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民政局登记结婚。接到通知时,两家人正在商议婚礼时间。
廖焕霞笑着对笔者说:“如果不是为了参加全国残运会,我可能都已经举行完婚礼了。”眉宇间流露出幸福。
在女子站姿飞镖比赛中,代表广东出战的廖焕霞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冠。“从未想过能拿到全国冠军,但我一直在努力训练,我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
廖焕霞出生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但身体的残疾没有让廖焕霞变得消沉,反而让她更加注重保护身体,每天坚持锻炼。“从乒乓球、田径到飞镖,我都参加过,并且取得过不错的成绩,有人说我是体育全能生。”
廖焕霞说,她原先特别不喜欢出去比赛,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后来渐渐自信开朗了,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是体育让我变得敢于面对挑战,也更期待挑战。”
2011年,廖焕霞出去比赛时接触到飞镖,便喜欢上了。从此,飞镖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她的一个朋友。朋友变多了,生活变得有趣,自己也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练飞镖需要极强的平衡能力,对于廖焕霞而言,要想在飞镖项目上有所突破,必须克服身体条件的障碍。由于左右腿长短不同,她只能以右腿为支撑,每天训练8个小时,有时练完腿麻得都走不了路了。教练谭竞鹏对廖焕霞评价很高:“她非常刻苦。”
廖焕霞说:“来全国残运会之前,我的目标是登上领奖台。我在训练期间,只希望能把每一天的练习做好了,不会想太多奖牌的事情。我对家里人说,如果我取得好成绩了,我就给你们打电话。如果没打,就说明成绩一般,你们别太牵挂,保持平常心。家人都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我却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们。”
“我小时候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自立。记得小时候,我摔了一跤,父亲来背我,可我不想让父亲背,想自己爬起来。那时,我就决心长大后不再麻烦父母,要能独立生活,还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廖焕霞平时在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永平村民委员会上班,担任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每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廖焕霞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补贴家用,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手语。当地一些单位经常请她做手语翻译,让她多了一份收入。
在谈到自己对未来的期待时,她说:“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自立,以前是,现在也是。我要随时保持能够自立的能力。”
跳远运动员曹远航:
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23岁的广东运动员曹远航在女子T37级跳远项目中以4.46米的成绩打破了此前全国残运会的纪录,为广东摘得本届比赛的首金。
曹远航来自佛山市高明区。2岁的时候,她被确诊患有脑瘫,但是家人并没有放弃,非常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12岁那年,她的命运发生转机,高明区残联的教练选中了她。从此,曹远航走上了体育之路。
2007年,曹远航第一次参加全国残运会,在女子T37级100米跑决赛上,她在起跑后不远处就摔倒了,两个膝盖当即鲜血直流。正当观众以为她要放弃的时候,她又站了起来往赛道终点跑去,最终取得第4名的成绩;2011年全国残运会,她再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从2007年到现在,整整8年时间,我一直在坚持着。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一次我准备好了。”今年,曹远航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金牌。
在今年奔赴成都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前夕,曹远航不小心伤到了右脚,但是她依然坚持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保持训练节奏。
教练邹健成表示,正是由于她在受伤期间坚持训练,才能在大赛中保持良好的水准。
2003年8月,高明区残联邀她去参加运动员选拔。“她当时不到12岁,没有任何田径基础,跑100米需要35秒左右,这个成绩很一般。”邹健成说。同她一起进入运动队的有好几十人,后来有些运动员放弃或是被淘汰了,但是曹远航留了下来,坚持到现在。曹远航有时会开玩笑地对教练说:“食堂的伙食挺好的,我可舍不得离队。”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