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支环境服务队落户南海
整治后的里水“一河两岸”风光旖旎。 丁铨 摄
11月27日,全国首支环境服务队落户南海。该服务队由来自各环保企业的50名环保顾问组成。接下来,环保顾问将入驻南海各镇(街),并在每个镇筛选至少一个村级工业园以提供试点服务,包括摸底调研、形成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早期,“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发展模式为南海积累了巨额财富。而今,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格局无可避免地衍生出各种环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现在,单就水环境治理一项,南海便已投入130亿元。”南海区副区长陈绍文表示,村级工业园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推行第三方治理逐渐成为热门之选。“此次成立环境服务队,是南海首次采用购买服务的模式。”南海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徐锡蔓表示,接下来南海将尝试运用市场的力量改善环境,以此推动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
A.环保顾问走进7镇街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11月27日,数十名环保企业老板、各镇街环保部门负责人齐聚瀚天科技城。他们身穿绿马甲,一同见证全国首支环境服务队在南海诞生。
“南海中小微民营企业数量多,充满活力。这些企业在推动南海经济发展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徐锡蔓表示,当前南海以“品质南海”作为地方发展战略,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就是品质环境,即地方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南海拥有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的优势资源,应探索运用市场的力量改善环境问题。”
南海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称“南海环协”)监事、环境服务队总队长田雪梅介绍,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环境服务队由南海环协组织成立,共有50名环保顾问。“环保顾问由从事环评咨询、检测监测、清洁生产、设计研发、工程与运维等30多家专业环保单位派出人员担任,均是自愿报名参与。”
环境服务队是公益服务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队主要开展三项服务工作:接受政府委托,提供上门服务,为南海区企业尤其是村级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及时排查环境违法风险;向企业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建立环境管理手册,形成“一厂一策”;向政府汇报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依据工业集中区的实际情况,提交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形成“一村一策”。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并非有意污染环境,而是缺乏环保意识。”徐锡蔓表示,环境服务队通过调研走访,一方面为企业普及环保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深入了解镇街情况,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事实上,今年7月,里水洲村工业区已试点环境服务超市O2O上门服务,借助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产业促进平台,由区环保产业协会组织专业环保企业,为洲村工业区提供诊断和宣教服务,试点取得良好效果。“接下来,每个镇街将入驻至少一支环境服务队。同时,各镇街筛选1个村级工业园,其中狮山镇筛选2个,开展环境服务进村(居)试点工作。”徐锡曼透露,在各镇街进行环境服务队试点之后,将总结经验并在全区推广。
B.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进行环境治理
粗放的经济发展格局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且日益突出。陈绍文介绍,经统计,南海的村级工业园有127个。此外,南海有约6万家企业,企业登记主体16万家,每个月新登记企业约2000个,“南海的环境压力显而易见”。
有了环境治理的市场需求,自然会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徐锡蔓透露,今年1月到10月,区环保局已受理市民举报投诉超6000宗,“如果单单依靠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环境整治,人力、物力的投入都太大,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进行治理。”
事实上,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这说明国家对第三方污染治理企业发展高度重视,为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南海成立环境服务队,乃首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运用第三方进行环境治理。”在徐锡蔓看来,南海有着自身资源优势,即国家级集聚区的平台及众多环保企业的入驻。“接下来,怎么将集聚区的发展与南海环境治理相结合?如何实现双赢?环境服务队的成立便是一次探索。”
陈绍文表示,集聚区要想在南海环境治理中充分发挥效力,让环保企业真正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是关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一方面是借服务队的调查走访,对各镇街的村级工业园污染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培训,让企业提升环保意识。同时,南海的环保需求能真正呈现在环保企业面前。”
显然,环境服务队的成立只是南海探索环境治理新模式的开端。陈绍文表示,针对水环境问题,南海正在开展流域治理的试点。“我们将一改以往单一由政府投入的模式,而采用PPP模式筹集资金,以目标倒逼,进行整体打包治理。”陈绍文称,目前南海正尝试将河涌划分为25个流域,并将每段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等进行整体打包,进行综合治理。
样本
里水集中治理模式初步成型
事实上,“环境服务队”在入驻各镇街前,已在里水洲村村级工业园进行试点。
今年7月,里水洲村工业园已试点环境服务超市O2O上门服务,并组建环境服务队驻扎环境服务站,为集中整治村级工业园污染、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供方案。
通过三个月的试运行,“环境服务队”工作成效初显。“洲村工业园有超百家企业。这段时间已经对60多家企业进行了普查,其中约20家企业在进行环保治理工作。”里水镇环保办主任叶欢表示,此前很多企业对环保治理认识不足,通过“环境服务队”的宣教和普查,能让企业明晰自身的问题所在。
在此期间,洲村工业园对环境治理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我们正在探索一种集中治理和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且已初步成型。”叶欢介绍称,园区内部分企业为节约环保治理成本,沟通后达成共识进行集中处理。此外,对于已经具备环保治理设备的企业,将一改过往单一管理的模式,共同聘请环保企业进行集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对于同一类污染物的治理,之前是一家厂一套治理设施,现在是五间厂一套治理设施。按照集中处理模式,总体可节约1/3的资金。”叶欢表示。
集中使用一套环保治理设施,随之而来的所有权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叶欢表示,关于设备所有权问题,有三中解决模式:第一种是物业主购买设备,而后每个月按租金的形式收取费用;第二种是由第三方购买,例如环保企业。然后环保企业向使用者收取环保服务费。第三种是由使用企业平摊购买费用。“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要一次性投入十多万购买设备,成本压力会有些大。因此,园区内企业偏向于采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
记者手记
在试点中完善第三方治理运行机制
近日,北方遭遇“十面霾伏”,微信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媒体被“仙境”刷屏。“PM2.5指数已经爆表”“能见度低到家被‘霾’没”……网友种种调侃的背后,既反映众人内心的无奈,也再次敲响警钟: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回望南海,虽未遭遇大规模“霾”伏,但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严峻,其中就包括村级工业园的环境治理问题。
今年初,南海提出要重点完成38个村级工业园的整治提升。经过1年的整治,8个整治村(居)合计2100余家企业,目前已淘汰企业600余家,基本完成整治企业830余家。“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南海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徐锡蔓坦言,截至10月,今年已受理市民举报投诉超6000次。“若单靠政府处理这些举报投诉,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难以支撑。”
一组数据佐证了徐锡蔓的说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现在,单是水环境治理一项,政府已投入130亿元。显然,面对严峻的环境治理形势,不能再单纯依赖行政化主导治理模式。未来路径该如何选择?第三方治理便是选项之一。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事实上,在国际上,工业减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业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采用这种方式有三个好处:能以专业化治理降低排污企业治理成本,提高达标排放率;政府执法部门可以集中监控监管对象,从而降低执法成本;推动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同步进行。
然而,第三方治理要想成熟运行,仍有诸多问题亟须解答。例如,政府机构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好政策导向与服务引导作用?企业如何积极参与,成本如何核算?第三方治理与自我治理之间,如何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笔者认为,虽然第三方治理是今后发展趋势,但推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外部因素和自身条件,由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并在不断试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方能实现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王芃琹 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