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内源型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召开

15.05.2015  02:57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市内源型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李毓全、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甄瑞潮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作国有经济工作报告,副市长贺宇作民营经济工作报告。

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在东莞督促检查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新常态下我市内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将内源型经济摆在与外源型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打造内源型经济升级版,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论思想认识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重要途径

上个月,省委书记胡春华来莞督促检查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要求东莞在继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积极从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向加工贸易和内源型经济“两条腿走路”转变。
  
召开内源型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当前东莞转型升级的全面思考,更是对接下来如何发展内源型经济的系统部署。

徐建华指出,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是关系东莞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抓手,充分激发内源型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努力形成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论有利机遇

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并举

发展大中小微企业并重

徐建华指出,当前我市内源型经济面临加快发展的有利机遇,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有利机遇,不断壮大内源型经济的市场主体。

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并举。在农业农村领域,为各类社会资本敞开大门。在制造业领域,造就一大批新企业。在服务业领域,新的消费热点、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不断出现,加快催生新的服务业主体。
  
坚持发展大中小微企业并重。始终把膨胀大企业数量、壮大大企业规模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中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要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全面落实“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民营企业梯次发展、滚动成长的格局。
  
坚持本地培育和招商引资两手抓。既要充分激发释放蕴含在民间的创业激情和投资潜力,加快培育生成;又要充分借助外力,直接引进拿来。

论改革创新

激活内源型经济的活力动力

提升内源型经济的质量效益

徐建华强调,要大力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机制,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凝聚力,充分激活内源型经济的活力动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国有、民营企业一定要把创新驱动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内源型经济的质量效益。

对国有企业来说,要紧紧围绕基础支撑、公共服务和战略引导“三大功能定位”,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引导国有企业尽快退出低效、无效投资和长期亏损业务,
  
对民营企业来说,要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充裕、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强资本运营创新。要引导企业克服不敢、不愿、不会上市的想法,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论服务保障

优化内源型经济的发展环境

加强对民间投资项目用地支持

徐建华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服务保障,大力优化内源型经济的发展环境。

要破解要素制约。加强对民间投资项目的用地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土地流转,支持有条件的国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开拓发展空间。
  
要强化人才支撑。要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支能够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要改进政府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把取消、下放、简化行政审批的文章做足、做到位。

数说东莞内源型经济

国企三年资产增长超七成,民营登记注册户首破60万

截至2014年末,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168.69亿元,与2011年末相比,增长73.82%;净资产696.21亿元,增长147.41%;国有净资产527.23亿元,增长114.0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15.03%,增长4.52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登记注册户数60.7万户,增长11.7%,占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总户数的96.5%;登记注册资金4523.15亿元,增长 45.2%。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06.6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7.7%,分别比2011年增长58.26%、提高10.2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纳税额占近六成,国企创造利税56.54亿元

2014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9%,比2011年提高16.5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736.49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9.5%。
  
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93亿元,创造利税56.54亿元,分别增长67.33%、60.22%。东莞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证券、维沃移动通信、华为终端等一批内源型企业成为我市纳税大户。

民营经济纳税额占近六成,国企创造利税56.54亿元

目前,全市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66家,占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75%,全市80%以上的名牌名标、70%以上的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来自于民营企业。
  
通过开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市属国有资本“两退”,国有企业注重将国有资本资产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环节和领域,体现了国有经济在东莞现代化建设中的引导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详细报道请关注5月15日《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时间网等东莞报业集团旗下各子媒。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就可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