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多个村庄至今无救助 全村仅5顶帐篷

07.08.2014  09:22

  兵正在为遇难者做消毒处理。

  地震发生第4天,救灾指挥中心就设置在作为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的龙头山中学。该中心辐射10公里范围的几个村庄。但由于道路难行,很多地方至今未得到救助,没有帐篷,没有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值得庆幸的是,救援人员已徒步进入个别村庄,送去了村民急需的食物和水。

  □磨嘈湾村

  山路陡峭物资难以送达

  因山路陡峭,背着矿泉水、方便面的战士和志愿者们汗流浃背,每隔半个小时便要休息一下。

  就在第一支部队离开不久之后,距离指挥中心不到10公里的磨嘈湾村村民谢尝芸独自一人跑到山下的指挥中心,寻求帮助。

   “一个小时之前,一个灾民死在了我们自建的帐篷里。”谢常芸说,下午3点20左右,一个受伤的灾民过世了,因为担心有瘟疫传播,她跑下山来求助,希望部 队可以派人前去消毒。十四集团军防化团某营刘姓营长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4名防化部队战士,背上便携式洗消器和一些消毒粉,前往该村进行消毒。

  经了解,谢常芸所在的村子,地震发生后,也没有物资可以运送上去。4天来,只是有个别村民下山领取食物,但对于全村52户人来说,远远不够。得知该情况后,官兵们又立即调来30箱方便面和40箱水,与志愿者们一同前往。

   前往该村的山路十分狭窄,只能供摩托车通行。因为有砂石滑坡的现象发生过,谢常芸建议改走小路爬山前往。因山路陡峭,背着矿泉水、方便面的战士和志愿者 们汗流浃背,每隔半个小时便要休息一下。一路上,不断有村民下山,看到运送物资的队伍,频频道谢。“辛苦了各位,辛苦了,你们救了我们。

  路上,队伍遇到两位抱着孩子的男子。“这两个孩子都是地震前不到一个月出生的,可能营养不良”,一名男子说,因为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抱着孩子到山下寻求医治。

  进入村子后,身着防护服的士兵们随即进入受灾群众自己搭建的大帐篷内,用便携式洗消器对帐篷进行消毒。在磨嘈湾附近,京华时报记者也见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在废墟旁的道路上、垃圾堆旁喷洒消毒液。

  “这些消毒粉留给大家,加入水后可以自己喷洒。”防化官兵将一桶白色粉末交给村负责人,并嘱咐大家,只要不入口,这种消毒液对人身体没有伤害。

  特殊葬礼棺材先做防疫

  这场葬礼有着以往的传统:地上摆着蜡烛、纸钱、香烟。但这场葬礼也有着灾难中的特异:家属们围在棺材旁,等待着防化官兵前来消毒防疫。

  磨嘈湾去世的死者名叫普朝贵,今年61岁。昨天下午3点20分左右,普朝贵喊着妻子说要“小便”,妻子胡阳彩把尿盆放在丈夫体下,普朝贵直起身后却又倒了下去,再没醒来。

   地震前8天,胡阳彩因患支气管炎住进了医院。胡阳彩说,丈夫很幸运,是好心的医生救了他。但地震来临时,翠屏卫生院摇摇欲坠,医生背着普朝贵跑出大门 时,普朝贵可能被滑落的石块砸中过胸口。“他的胸口有淤青,但没有明显外伤。”胡阳彩说,地震发生后,因为医疗人员有限,只能先救治重伤患者,丈夫便回到 山上的村子,和大家一起挤在废墟旁的大帐篷里慢慢养伤。

  据普朝贵的女婿介绍,没有送老人去医院,除去医疗救助力量薄弱外,也与家人们的意识不强有关。普朝贵有两个已经外嫁的女儿,还有一个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全都不在家里,“老人们不懂,没人能拿主意”。

  昨天下午6点,简单的葬礼被安排在已成废墟的村庄和简易帐篷之间的林子里。这场葬礼有着以往的传统:地上摆着蜡烛、纸钱、香烟。但这场葬礼也有着灾难中的特异:家属们围在棺材旁,等待着防化官兵前来消毒防疫。

  防化官兵们对着棺材深鞠躬后,将消毒液喷洒在棺材内。在全村人的注视下,普朝贵被装入棺材,入土为安。

  □白山梁子

  “隐身”村落仍是救灾盲区

  由于救灾物资有限,这些村民几乎全部空手而归,只有一名妇女从骡马口领取到了一些板蓝根。

  昨天,白山梁子的十余名村民背着背篓,分散来到山下的各个村子和安置点求援。但是,由于救灾物资有限,这些村民几乎全部空手而归,只有一名妇女从骡马口领取到了一些板蓝根。

  从山下的营盘村安置点去往白山梁子,全都是崎岖的山路,坡度在60度以上,部分陡峭的路段甚至接近90度。路面的宽度不到半米,地震后布满了从山上滑下来的大石头和泥土。

  白山梁子和营盘村安置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仅只有一公里左右,步行过去却需要一个小时。由于村民居住在山坳里面,外人根本不知道山里有人居住。

  据当地村民介绍,像这样隐藏在山坳中的村民小组并不在少数。“每个村子分成几个寨子,寨子下面又有社,社下面才是小组。每个村子至少有十几个小组,大约一半的小组都是在山坳里。”营盘村的一名村民介绍。

  帐篷缺乏全社只有5顶

  “社长总共就领取到了5顶帐篷,我们小组领到了2顶。一顶是给全部小组的人,还有一顶是给死了人的那家的。

  白山梁子共有22户人家,100多名村民居住在这里。鲁甸地震发生后,这个村民小组一名三岁的男孩死亡,10余人受了不同程度的外伤。由于没有药物,山下的诊所也在地震中被摧毁,村民大多只是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处理。

  这个村民小组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在地震中全部被摧毁。“你是第一个进到我们小组的外人,救援队、医疗队之前都没有来过。”村民刘昌虎对京华时报记者说。

  地震发生时,村民所有的家当全部被埋在了废墟下,身边没有留下任何食品和备用的衣物。在最初的两天里,村民们从倒塌的房子中取出了半袋米,但是根本不够近百人食用。在喝了两天稀饭后,这个村民小组才从社长手中领取了一袋大米。

  “物资根本不够用,社长总共就领取到了5顶帐篷,我们小组领到了两顶。一顶是给全部小组的人,还有一顶是给死了人的那家的。”目前,这两顶帐篷被安排给了村内的伤员使用,其余的村民用竹竿和塑料布搭起了简单的棚子,数十人聚集在棚子当中,被褥严重缺乏。

  据白石梁子的村民介绍,平时只有山下的村子有一个小诊所,可以治疗感冒之类的小病,附近最大的是龙头山的医院,过去需要一个小时。“要是生病了,只能用竹竿制作简易的担架把人抬下去,叫救护车还不如自己抬着去快。

  地震发生后,山下的诊所被夷为平地,手机信号中断,距离医院遥远。很多村民反映,这样的状况使得在灾害中受伤的村民无法及时得到救治。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