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出炉 广东各重要指标继续领先全国
经过一年多的深入总结和评估,广东省体育局日前公布《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对“十二五”期间的广东全民健身成效进行全面梳理。
报告显示,在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的20个核心指标中,广东达到A类标准的有15项,达到B类标准的有4项,达到C类标准的有1项,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根据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省委、省政府将全民健身重点指标纳入民生实事、幸福广东、公共服务均等化、珠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文明城市、宜居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等各项领域的考核指标。
各地普遍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全省各级体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核心,着力推动体育工作在领导力量、资源配备、政策导向等方面向群众体育倾斜,强化体育工作职能、转移体育工作重心,加快建立以群众体育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各级财政更是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的投入,据统计,2011—2015年我省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经费投入约25.014亿元,按2013年底广东省常住人口1.0644亿人计算,人均为23.5元,远高于国家评估指标“人均8元”的A类标准。
近四成城乡居民经常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是广东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的主要体现。
“十二五”期间,各地每年均按照省体育局的部署,积极举办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和南粤幸福活动周等主题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并定期举办体育大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2015年,全省21个地市、119个县区、1586个镇街都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达到国家A类评估指标。全省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赛达5000多项次,参与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此外,广东率先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体系。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建成配有测试设备,有专兼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的指导站125个,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超过20万人,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在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的推动下, 201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7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2%,高于国家评估标准A类指标2.2个百分点;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以上的占测试人数的95.9%,与“十一五”相比提高0.2个百分点,超过国家评估标准A类指标3.9个百分点;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水平以上人数的95.9%,其中优秀标准人数占8.1%,总体情况较“十一五”相比有改善。
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增加
体育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前提,场地数量能否满足大众需求,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范围和规模。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为146719个,比“十一五”新增56719个,增幅为63.02%,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为13.78个,超过国家评估标准A类指标规定的“每万人12个”;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县(区)为78个,占比为65.5%;建有室内外健身设施的街道数量达到380个,占比为85.2%;建有乡镇体育健身中心的乡镇数量达到1139个,占比为100%,达到国家评估标准A类指标。“十二五”期间,全省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由“十一五”期末的1.91平方米,增至2.01平方米,增幅达5.2%,超过国家评估标准A类指标0.01平方米。
各级体育部门不仅大力投入新建场馆,同时还注意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数达2954个,占比为88.4%,其中实现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场馆达2387个;全省16828所学校中具备开放条件有6571所,其中3674所向社会开放,开放率为56%。各地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体育场馆设施。
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广东还有一大亮点,即全面完成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1年以来,省政府连续4年把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重要工作推动实施,截至2015年,省体育局安排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累计投入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扶持资金达2.22亿元,共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39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
推广绿道体育网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的新阵地,是广东全民健身在全国首创的两大亮点。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建成绿道超过12000公里,绿道已成为全国体育休闲健身设施建设的标杆。2012年珠海市香洲区投入6736万元建成58个社区体育公园,受到社区居民欢迎和好评。省政府及时发现并推广珠海创新做法,各地积极响应,截至2015年,全省累计投入6.1亿元新建社区体育公园367个。
体育组织呈井喷式增长
如果说体育设施是“骨”,赛事活动是“肉”,那么体育组织便是全民健身活动的“血管”,它的数量和渗入百姓的程度,直接影响全民健身事业的质量。
“十二五”期间,各级体育部门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和释放了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由社会力量发起成立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全省法人类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由“十一五”末期1374个增至2938个,增幅达113.8%,平均每万人拥有0.28个;县(区)体育总会数量由63个增至72个,增长率为14.3%。全省建有国家、省、市三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超过500个,90%以上的乡镇和100%的街道依托乡镇或街道文体工作站建有体育组织。
全省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注册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223028人,与“十一五”期间的104274人相比,增加118754人,平均每万人拥有2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和每万人拥有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策划 邱江剑 南方日报记者 彭博 通讯员 刘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