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普要化枯燥理论为生动实践

26.09.2014  11:29

  [茶座]

  林 锋

  本报24日报道,我市科协联合梅县区科协在梅县人民广场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向市民介绍健康生活方式,讲解知识技术等,各县(市、区)也将开展各种活动。

  可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科学知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不少人可以轻松学到科普知识。但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有意识、没有渠道或没有机会学习科普知识,导致科学知识缺乏,给他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种种不便,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全民科普,很有必要而且迫切需要。

  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举行科普活动,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但普及科学知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非举办几场活动就能取得实质性效果。笔者认为,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关键要化枯燥理论为生动实践,切实接地气、顺人心,才能为民众所接受。比如,科普部门不妨从贴近市民生活实际的方面入手,搞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在社区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科学知识的微电影,动漫作品等,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市民的科学知识,还能引导市民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进入不少家庭,科普部门可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推送一些日常生活中节能环保、农业生产技术等有关的科学知识,让社会各阶层从科学知识中得到实惠,感受到科学知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以科学工作者、大学生为核心的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用自己的科学生活观念影响周围的人,用科学的生活手段帮助周围的人,引导市民感知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科学生活方式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