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全球反恐应运用新思维 适应时代变化

04.07.2014  16:09

  恐怖主义是严重危害人类文明的社会毒瘤。当前,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为标志,全球恐怖主义出现新趋势,如何应对呼唤新思维。

  放眼全球,极端恐怖主义大有蔓延、坐大之势,不仅威胁地区和全球安全,而且给无辜民众带来巨大伤害。

  在中东,“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正在悄然改变中东政治版图,这一脱胎于“基地”组织的极端武装给伊拉克和地区安全都造成严重危害;在非洲,“基地”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活动猖獗,索马里青年党制造多起恐怖袭击,“博科圣地”绑架200多名尼日利亚女学生,举世震惊;在中亚,包括“东突”恐怖组织在内的“三股势力”仍对地区稳定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在欧美,“独狼”式恐怖分子蠢蠢欲动……

  美国国务院4月底发布报告说,去年全球发生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逾1.78万人死亡,超过3.25万人受伤,约2990人被绑架或劫持为人质。

  诚然,近年来国际反恐斗争取得较大进展,但恐怖主义威胁犹如“伏地魔”,打而不死,“见风就长”,全球反恐形势呈现新特点。

  其一,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恐怖势力实力不减,并向全球渗透蔓延。“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部落地区建立训练营地,培训并输出恐怖分子,其在世界多地的分支运作趋于分散、多中心化,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这意味着全球反恐行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其二,西亚北非的持续动荡给了恐怖主义发酵的土壤,恐怖主义与极端组织结盟,形成全球性恐怖威胁网。叙利亚的经年内战,伊拉克的政治内讧与动荡给极端恐怖组织提供了生存空间,迅速坐大。例如,叙利亚境内的“胜利阵线”去年就宣誓效忠“基地”组织,“博科圣地”也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其三,恐怖袭击主体“年轻化”。一些国家近年来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不满情绪增加,极端思潮在年轻群体中更有市场。

  其四,恐袭形式与手段不断翻新,恐怖组织越来越善于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宣传极端思想、煽动暴力情绪和策划恐怖行动,给各国反恐行动带来新难点。

  让人头疼的是,“独狼”恐怖袭击有增多之趋势。所谓“独狼”,是指为实现某种政治主张或敌视社会而从事恐怖活动的个体或小群体,他们不从属于恐怖组织,一般单独策划和实施恐怖袭击。近几年,挪威、法国、美国等都曾发生“独狼”恐怖袭击。

  “独狼”恐怖袭击随意性、隐蔽性更高,防不胜防,容易造成民众心理恐慌,影响社会安定。

  针对恐怖主义的新特点,国际反恐应有新思维,探索新手段。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团结,更加重视反恐。恐怖主义是全球公害,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恐怖威胁之外,反恐不能搞双重标准,姑息养奸只会反噬自身。

  当前在伊拉克问题上,国际社会已展现合作意愿,美国及中东一些彼此矛盾深的国家如今打算合力对付伊境内极端组织。各方虽各打小算盘,但对遏制伊拉克的极端恐怖势力,对维护地区安全,无疑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国际社会这样的反恐合作理应更给力。

  其次,摒弃单边主义军事干涉,铸剑为犁。中东及非洲地区的恐怖活动之所以增多,美国的战争政策和霸权主义是重要诱因。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地的情况表明,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动辄挥舞军事大棒只能制造更多暴力和动荡,打出更多恐怖主义。

  再次,树立全球反恐一盘棋思想,在反恐情报交流、技术合作上下功夫。在反恐问题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拔除藩篱全力合作是为上。

  应该认识到,恐怖主义的滋生与发展落后息息相关,要治标更要治本。国际社会更应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等问题上下功夫,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恐怖活动的温床。仅治标而忽视消除恐怖主义根源,很可能导致“越反越恐”。(记者 任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