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命运是这样缔造的
航海大进步以来,全球各地区间的屏障被一个个击破,但抢掠、殖民、割裂、战争、争霸随之而来,世界在接触碰撞中失序。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全人类的期待。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贡献世界的中国智慧,但它并不是偶然掉到中国人头上的苹果。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熔铸了华夏民族海纳百川、和谐共存、世界大同的理想观念,恃强凌弱不是中国做派;“消除战争,实现和平”也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共同期盼,饱受苦难的民族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忧心的就是再次动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世界和平发展大局,致力中外良性互动,与时俱进提出并不断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但追根溯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六十年前万隆会议一脉相承。万隆会议,让亚非国家成功打破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首次团结在一起,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在万隆精神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实现世界均衡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用实践证明,“共患难”才是各国间友谊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中国人不但要对人类进步和发展有所贡献,而且是要有“较大贡献”。所以,朝鲜战争中中国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反抗侵略的责任,出兵朝鲜,保家卫国。越战中,中国及时支援,帮助越南打败了美国,而当时的中国也刚刚走出战争阴影,一穷二白。
刚摆脱贫困的中国,排除万难、突破重重阻力,为坦赞铁路倾情奉献。70年代,非洲兄弟把中国抬入联合国,坦桑尼亚代表们更是穿着中山装参加投票。坦赞铁路是中国外交中一笔无形的资产,更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兄弟情谊”的丰碑。
中国建设者在悬崖峭壁之间战天斗地,终使天堑变通途,架起中巴两国的友谊之路,改变了数亿人的命运;巴基斯坦不仅将“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写入小学课本,更是在汶川地震中倾囊相助,“动用国家全部的运输机”、“搬光国家战略储备的帐篷”。
曾经万隆会议上那个初来乍到者,如今已经成长为世界舞台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当年兄弟国家的支持帮助,也离不开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国家命运早已与全球命运共相连。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富强后的中国也不遗余力。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各国经济都遭到重创。全球金融危机让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度难关,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及时承担大国责任,与全球经济共进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在实现本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对促进世界经济回稳的过程可谓尽心尽力,对全球金融市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世界上最广阔的大陆、海洋上,“一带一路”的战略正在变为现实,70多个国家都表达了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始终秉承着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和发展方向,让世界各国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是中国方案之下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新路子。
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也不容忽视。震惊世界的斯诺登案也警醒世人,网络成为海、陆、空、天之后国家安全的“第五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必饱含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坚持促进开放合作,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共同、综合、合作、安全、可持续才是未来方向。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建党95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地宣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不忘初心,始终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拥护者,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脱离世界大环境的安全与不安全都显得短暂和虚幻。《联合国宪章》序言中写道: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遵循这样的原则,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未来必是和平、繁荣的世界。
(原标题: 全球命运是这样缔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