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3年度报告
中新社北京6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今年6月5日第43个“世界环境日”前夕,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4日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3年度报告》,包括“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大型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分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等4个主题分报告。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介绍说,中国2013年首次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国际粮农组织等正积极使用发布的数据产品,相关数据集产品总下载量达30万景,其相关产品及形成的结论纳入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支撑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国家报告。
在2012年度报告基础上,最新发布的2013年度报告新增“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和“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两个监测分析主题,更加注重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化、粮食安全等变化动态,力求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多个层面,综合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真实状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利用空间技术遥感监测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并发布年度报告,这是中国面向全球‘发声’!”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3年度报告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表示,目前,中国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大部分采用国外卫星遥感数据,同时也注重利用初具规模的国产卫星数据积累。他认为,随着中国航天技术和空间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5-8年后,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采用中国国产卫星数据的份额“将很有可能超过一半以上”。
廖小罕称,作为“全国空间信息系统”重要服务内容,中国将长期、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确定于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当天公开发布。今后,中国在国际上将借助政府间地球观测组织(GEO)合作平台和中国作为GEO联合主席国的条件,推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在国内,将更多采用中国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对更多的全球生态环境因子的持续监测与数据更新,特别是加大中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测绘等卫星数据的综合应用。
他透露,中国还将以GEO启动下一个10年规划制定工作为契机,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纳入《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执行计划(2016-2025)》,以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虽然中国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才开始起步,但其放眼世界、服务全球的理念,“在国际上充分体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主持报告发布的中国科技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孙玉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