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02.04.2020  18:02

东莞与其他城市相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行政架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更早、更多地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情况和问题,城市发展的复杂性与社会变动的深层性相互交织,发展遗留问题与社会新生矛盾同时并存。

为适应东莞发展的社会治理,我市不断探索具有东莞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市委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在法治框架内建立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预警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东莞模式。探索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和 “1+2+3” 工作模式,市第一法院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开发“多元诉调线上平台”,建立“互联网+社会治理”在线调解模式。

在全省创新设立驻所人民调解室。指导江西商会等异地商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祥叔等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纷中心。大朗镇成立首个镇级调解中心。2019年5月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在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重点推广人民调解工作经验。

■(资料图)9884名网格员坚守防疫防控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了“智网工程”“一线哨兵”作用。图为常平镇“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 市智网办供图

深入推进“智网工程”建设。全市划分为2894个基础网格,组建将近万人的专职专业网格管理员队伍,开发使用统一的“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形成以市网格指挥调度系统为中心、各入格部门业务系统为结点的网格化作业体系,健全了“发现上报、分类推送、协调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五步闭环工作机制。

2019年,全市网格管理员共发现各类问题隐患237.9万宗,处置率达96%。2019年全市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6.7%、27.5%。特别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近万名网格管理员投入到科普宣传、重点人员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内防”主力军作用。

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力开展扫黑除专项斗争,有效遏制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持续净化社会环境。2019年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数量排名全省第一,扫黑除恶满意率排名全省第二。强力推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两抢”犯罪同比下降五成,命案发案数连续7年实现下降。

■(资料图)清溪镇网格管理员上门寻访排查市智网办供图

坚持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新型“案多人少”解决机制率先建立,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司法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健全,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升。“基本解决执行难”顺利通过验收,执行办案核心指标3个90%保持高位运行。我市“全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市”项目成功入围并进入实地核查阶段(全国共入围32个)。

面对特殊的市情社情,东莞不等不靠,探索创新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出租屋管理立法,创新陌生人德治方式,形成“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的社会氛围,整合资源力量重心下移基层,打造“智网工程”品牌。

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东莞创造了社会治理鲜活经验,收到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综治“长安杯”、 2018年度全省综治考评第2名等佳绩。“智网工程”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粤治——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并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资料图)无人机助力高科技防疫宣传市智网办供图

【数看东莞“社会治理”】

14.8万条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治理凝聚力。完善驻点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工作阵地、工作团队、台账办理、信息系统“四个整合”,5年来592个驻点团队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8万条,办结率91.2%,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3692个

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以村(社区)党工委为核心和枢纽,全市共成立369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1095个村(居)民小组(农民合作社)党支部。

实施“智网党建”工程,组建近千个“党建协作组”及“行业联合党组织”,推动组织间、行业间联动,把党的组织建设到社会的最末端、最基层,让党建贯穿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全领域。“阳光雨”园区党建被评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专业市场党建“三三工法”被评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1873.7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创建全省唯一的地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全域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以“全域项目化”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执行力,以田间窝棚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美丽田园”,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宣传推广。

加强集体资产交易监管和审计监督,结合“拓空间”引导村集体发展经济,2019年底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1873.7亿元,比上年增长8.6%。2019年村组两级经营纯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创近十六年来新高。

30948件

强化法治惠民,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高标准完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2019年三级实体平台累计接受法律咨询30948件,受理业务9947宗。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将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2019年累计接访咨询18517件。

建成“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和覆盖市、镇、村三级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全市现有法律援助办事处3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7个,2019年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2954宗。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在全市营造崇尚法治的氛围,我市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全市所有镇(街道)成功创建省级法治镇(街道),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任务,99%的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比例居全省前列。获评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62家,创建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67个

坚持文化引领,平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市委出台平安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倡导“人人友善、人人平安”理念。打造平安文化新媒体宣传阵地,推出平安文化标识和平安小精灵,联合国内知名新媒体开展平安文化口号征集、灯光秀和快闪店活动,举办全市平安文化知识竞赛。

推动平安文化市镇共建,推动平安文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以企业平安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将异地商会积分制评审工作与平安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商会开展平安文化共建活动。全市建成67个兼具休闲、教育和引导功能的平安文化体验公园, 69个平安文化体验点。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1204宗

坚持群防群治,提升全民创安社会氛围。广泛开展“全民创安﹒以案说防”、“全民创安﹒一呼百应”活动,2016年至今,全市开展“以案说防”活动4500多场次,建立警民联防执勤点12712个,发动群众160569人参与,提供案、事件有效线索4640条。

全民创安相关工作经验先后被新华社、《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多家国家级、省市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007年至今认定见义勇为共1204宗、2000人。

全媒体记者 林朝丰 记者 吕晓敢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