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13个中国传统村落!全面完成挂牌工作

13.01.2021  11:20

大洋网讯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所有列入中国传统落名录的村落都要设置标志牌。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开展标志牌挂牌工作。在各区政府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下,按时圆满完成了我市全部13个中国传统村落标志牌制作、安装和挂牌工作。

广州共有各具特色的1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包括荔湾区的聚龙村,海珠区的小洲村、黄埔村,黄埔区的莲塘村、深井村,番禺区的大岭村、沙湾北村,花都区的头村、港头村,增城区的新围村、瓜岭村,从化区的钟楼村、钱岗村。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部13个中国传统村落标志牌挂牌完毕,标志着我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任重道远,依然在路上。要进一步统筹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协同推进,城市更新需严格落实保护优先,严把保护关,以“绣花”功夫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改造,多措并举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合理保护和活化利用,既保护好古村落,也发挥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魅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经典魅力古村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聚龙村挂上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牌子

部分中国传统村落简介:

海珠区小洲村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面积4.5平方公里,南临大学城、生物岛,四面环水,河网纵横,形似小岛,古称“瀛洲”。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明初简姓从河南新乡迁到小洲村聚居。今村内简姓占人口的95%以上。小洲经济联合社居住总人口约10000多人。果林面积270公顷,水网面积30公顷,是目前广州地区唯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水乡,有“北有周庄,南有瀛洲”的美誉。

小洲村历史悠久,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包括古村墙、庙宇、祠堂、书院、门楼、民宅、古桥梁、码头等等。村内还保留有这种岭南地区少有的“蚝壳屋”,为当时沿海居民就地取材,垒砌成墙,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全村河网纵横,桥梁众多。其古码头、古商业街、古桥、古树,展现着悠久的历史;青砖花岗石脚墙,灰雕、石雕、砖雕,花岗石柱、石枋、木雕梁架等体现了岭南建筑风格。这些众多的古建筑与河道,构成了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布局与“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风貌。

小洲村

番禺区沙湾北村

沙湾北村是沙湾古镇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古建筑、民居住宅极富特色,虽然经过历史上各种破坏以及年久失修,但通过维修改造、修旧如旧以及开展新农村项目建设,对主街巷下水道设施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洁环境优美。该村对辖内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留耕堂、新锡堂、峙思堂、光裕堂、志观祠、珠海祠、安宁路的衍庆堂等,其中最著名是留耕堂(何氏大宗祠)。留耕堂是沙湾何氏家族的始祖祠堂,始建于1275年,其后屡建屡毁。目前所见的留耕堂为1700年扩建而成,面积为3334平方米,它是番禺区现存年代最久远、布局最严谨、规模最宏大、造工最精巧,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粤中宗祠的经典之作,有“岭南综合艺术之宫”的美誉,是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此外,该村还有体现沙湾古镇风貌的一条重要古街道——车陂街。车陂街地处沙湾古镇的中心地带,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沙湾经济繁荣,有“三街六市”的美誉,其中“三街”(车陂街、元善街、新街)尤以富裕闻名。而车陂街位于三街之首,是古代大户人家的聚居之地。车陂街的古建筑群保留较为完整,经修建复貌,三稔厅、何炳林纪念馆已修复对外开放。另外,车陂街还是广东音乐名家何博众、“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人的故居。

沙湾北村

花都区塱头村

塱头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中部,南粤珠江流域巴江河畔,村域总面积6.2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人,村民多为黄姓。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0856元。该村周边密布河渡湖泊,村民多姓黄,于南宋末年从南雄县珠玑巷南迁至广州北郊,元朝至正二十七年迁至此立村。塱头村是珠三角地区著名的“进士村”“乡贤故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塱头村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具有“耕读传家”文化特色的完整的综合文化体系;二是以完整的村落水系为代表的,典型的珠三角传统村落的环境——聚落——社会生活空间体系;三是保留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类型丰富,工艺精湛,体现了历史真实性和连续性。因此,塱头村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村落中有着独特性和唯一性。

塱头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