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方法论误区辨正

25.11.2015  16:51
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的都是“硬骨头”,只有把方法搞对头,改革才能搞对头。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对于如何推进改革也还存在不少的方法论误区。

  方法决定看法,方法决定做法,方法决定成败。改革的任务越是繁重,头绪越是繁多,越是需要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论。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的都是“硬骨头”,只有把方法搞对头,改革才能搞对头。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对于如何推进改革也还存在不少的方法论误区。

   误区一:“顶层设计”是中央的事,“摸着石头过河”是基层的事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这里,“顶层设计”并非对应中央,“摸着石头过河”也并非限于基层。“顶层”与“基层”,“中央”与“地方”,“”与“”,方向不同,方位不同,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样,但都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的改革方法论。

  有人讲“顶层设计”是中央的事,基层不存在“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是基层的事,中央无须“摸着石头过河”。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央和地方,顶层和基层,都存在“顶层设计”的问题,也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安排当然需要中央拿主意,进行“顶层设计”,但是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在一些方面也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地方和基层为改革落地的关键一环,“摸着石头过河”是基本的改革方法论,但是,地方也有地方的全局性问题,也需要进行总体性设计。

  可见,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需要处理好“项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为改革提供指导、保驾护航;更加注重改革的“摸索创新”,为改革积累经验、打开局面;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同“基层创新”的紧密配合,既要善于从高处的运筹帷幄中谋划改革的方针政策,也要善于从基层的实践创造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误区二:深水区已摸不着石头,“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时了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然而,有人说,改革刚刚起步时,人们对市场经济、对改革的认识还很有限,“摸着石头过河”还行得通。今天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水流”越来越急,“漩涡”越来越多,危险越来越大,如果还是“摸着石头前行”就有可能被激流拍到沙滩上。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理论先行”,“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时了。其实,这种论调是肤浅的。

  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也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绝不意味着瞎摸索,也不意味着排斥理论的先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任何时候,改革的未知领域都会存在,都需要摸索着前进。改革风险越大,不可控因素越多,“摸着石头过河”越是不能掉以轻心。“顶层设计”同“摸着石头过河”并非不能相容,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削弱乃至否定“摸着石头过河”;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过时,也不意味着不需要“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论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顶层设计”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摸着石头过河”是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进行的,否则就会碎片化。“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