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多协会披“二政府”之皮敛财你咋看?

27.06.2014  18:00

  一年时间,160个学术会议,8.2亿元赞助费,中华医学会以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为回报,赚得盆满钵满。

  据统计,近3年来,至少有13家行业协会因非法敛财被曝光。其中,涉及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医疗药品、餐饮、互联网服务等行业。

  行业协会杂乱无章的根本原因,是其与政府、企业间存在利益输送。在利益为先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协会甚至可以成为“二政府”去敛财。行业协会如此乱象丛生以及监管的层层漏洞,你怎么看?新华财经的资深编辑、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平米:

  此类行业协会之所以能扩张成“二政府”,很大程度上缘于没人管,或者说没人敢管。多少协会中依稀隐现政府部门的影子啊。行业自律变成了“自肥”!还记得去年上海某黄金协会垄断价格遭物价局重罚1000万的新闻,然而国内黄金市场的主管部门是央行银监会工商局。怎样避免协会与主管部门纠缠不清?我们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同时也需要公众的监督。

  秋天不会来:

  这事本来其实应该挺好办的,违规非法的该处理处理,该批评批评,严重的该抓抓。如果协会本身就是假的该取缔取缔。但到了具体操作好像就完全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要不就是没人管,要不就是没有相关规定管,要不就是太多人管其实也变成都不管了,再或者就像孙悟空打怪兽奈何上面有人。行业协会本来就该是个行业性民间性非盈利性服务性组织,回归本性,为行业服务收取相应会费,办的好生存办不好倒闭违规取缔,就这么简单。有关部门们,是真的拎不清这点事儿吗?

  超级玛丽:

  相比企业和监管机构,大多数行业协会在普通百姓眼中无异于隐形人:没听说过、没见过,甚至不知道它是干嘛的、为谁服务。小编就属于对行业协会一无所知的状态,在听到它们非法敛财的消息时,除了震惊,就是愤怒:难道就没有人来监督这些协会吗?同行业的协会们是否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小编十分希望得到答案。

  海边钓鱼儿:

  本应是个桥梁,却成了收费站,行业协会走向弯路,主要是因为它违背了公益性质的初衷和政府官员的频频“客串”。行业协会成立之初是为了更好地沟通企业和政府,是一种民间组织,但随着关系的贴近,它逐渐向利益靠拢,成了为一方办事的机构,而且,为了提高协会影响力,拉来不少退休政府高官做要职,久而久之,腐败就产生了。所以,要想协会回归本位,撇清深层关系才是关键。

  自由之翼:

  当评比沦为金钱游戏,奖牌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当专家学者昧着良心做评委,我们究竟该相信谁?当行业协会只知敛财,他们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监管领域的漏洞导致了近些年各种行业协会的疯狂敛财,内部运作难从外部做好监管监控。对于行业协会敛财,监管之手在哪里?对于企业而言,买来的“诚信”良心何安?也许只有做到真正的去行政化才能杜绝行业协会的疯狂敛财。

   往期回顾:

  七嘴八舌:商界大佬输了高考赢了人生 分数 成败

  七嘴八舌:“盒子”突被整顿 视频App叫停缘何引争议

  七嘴八舌:“以房养老”来了 养老之忧解多少?

  七嘴八舌:谁在助推疯狂的世界杯足彩?

  七嘴八舌:丁家宜生命终结,本土日化企业如何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