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众参与为环境治理提供强大突破动能
东莞时间网讯 流经东莞7镇影响数百万老百姓的石马河有望在今年年底提升水质,摆脱劣Ⅴ类极重污染,进而减轻对东江以及东深供水的威胁。《广州日报》报道,记者前日获悉,根据市环保部门印发的《东莞市2015年石马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今年东莞将完成石马河流域2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现有12座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提升至一级A标准,在年底实现石马河河口断面、各镇交接断面水质氨氮达Ⅴ类,其他指标达IV类,丰水期水质达III类。
如何定义III类水质?按国家水质标准,III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属轻度污染。也就是说,一旦年底完成整治目标,那么今后石马河可以实现下河游泳的目标。这条石马河水质终于迎来实质性改善的消息,不啻意味着石马河治污史上一个标志性节点的到来。这,的确值得流域内惠州、东莞、深圳三地市民的欢呼。
然而,这却又是一个屡屡迟到的好消息。至少从2000年开始,石马河治污就一直成为省政府、省人大关注的焦点。2012年,更是石马河流域治理的验收年和广东省与深莞惠三市各种整改治理“最后通牒”的期限。然而,即便如此,这条曾有“黑龙江”之称的河流,还是拖延至“最后通牒”的三年之后,才最终迎来可下河游泳的目标,不得不说,大凡对这些年来石马河治污内情稍有了解的人,多半会感叹,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在来之不易。
石马河流域污染治理之所以如此艰难,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环保问题,同时亦是一个产业结构的经济问题和既定目标约束下的政治问题。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功能与使命不尽相同的交缠纠葛,才导致了石马河治污历时十几年才初见成效。这些年来,本报在对石马河治污所阐发的系列评论中也屡屡指出,石马河治污期待更有效能的系统性回应。然而,坦白说,基于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原因,那种系统性回应很不容易做出。也正因为“不容易”,使得石马河治污的每一步,都走得举步维艰、步履蹒跚。
这也给当下更多河流与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殷鉴。必须承认,当下的环境治理,如果不是打算虚与蛇委,而欲实现一定资源投入下的重大突破,就一定要坦诚面对这样的制度结构和历史成因,就需要在多重目标交织的现实处境下,以公众的广泛参与,来为环境治理提供强大的突破动能。事实上,这也是世界各国在环境治理中所积累的普遍经验。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告诉我们,任何公共事务,如果只是政府和企业两家在唱对手戏,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那么,其合理性与成效都是相当受限的。这一点,从近年爆发的诸如厦门PX项目、广州垃圾焚烧事件等,也都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当前,回顾石马河流经过10多年治理才可下河游泳的经历,完全可以说,在未来更多的河流和环境治理中,如果能够将公众因素通过某种制度性程序设计,纳入到治理思路与行动之中,那么,治污效能和社会效果必将得到更大、更强劲的提升和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