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单车运营要有用户思维

14.10.2015  16:15

近日,广州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办法》,广州要大幅扩大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新建、扩建的道路及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站点和体育、文化、娱乐、大型居住中心等都要配套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据悉,广州将争取首批投入3万辆自行车。

广州市公共单车从2010年诞生以来,人气一直“麻麻”,很多服务网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寥寥无几,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大学城公共单车闲到“长草”。公共单车本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而设立的,像天津、中山等国内城市公共单车就因其方便、便民而备受市民青睐。为何在广州就出现“水土不服”呢?

一些主城区,早期的城市规划并没有预留足够的公共单车专用道路,再加上近年来广州的快速发展,一些老城区寸土黄金、道路狭窄,人流量大,要想后期在这些地方规划公共单车道难度很大,路不通也就导致了公共单车在这些地方跑不起来,还不如走路更方便快捷,因此即使在这些地方有公共单车服务网点,不受市民待见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是公共单车服务网点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公交地铁等交通接驳点需要单车代步的地方却鲜见服务网点,而其他人烟稀少的公共单车却长草生锈;另外,公共单车运营公司彼此不能通借通还的问题,更是让很多喜欢公共单车的市民望而却步,假如市民发现附近的服务网点因为运营公司的不同而不能还车,无奈只能寻找相同公司的服务网点才能还车,耗时耗力又不方便,试问接下来还有多少人还会再使用呢?

公共单车只有让市民出行方便、快捷、实惠,才能真正驶进市民“心里”。首先要“”通,在接下来的城市道路规划中,要将公共单车的服务网点、车道纳入进来,有专用自行车道,公共单车才能畅通无阻跑起来,《办法》提出“对于不按规划要求设置自行车道的道路建设项目将不给办理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就指明了方向。其次,公共单车运营要有用户思维,要在用户体验上下工夫,要打通整个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比如实现通借通还,让市民借车还车更方便,《办法》明确公共自行车要实现通租通还,让人期待。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服务网点,公共单车运营时间还应当与公交、地铁的运营时间有效衔接。 (陈维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