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
美国的公交车在车门处配备了轮椅踏板,供坐轮椅的乘客使用。
实用才是硬道理
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
◎特约撰稿王浩臣
城市公共设施没用多久就闲置荒废,各有各的原因,但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无疑是关键的一环。其中,“以人为本”又应该是规划和设计考量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刚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读完了工业设计专业硕士学位,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及在芝加哥生活3年的经历,从设计的角度探讨一下公共设施如何保持“青春”,供有关人士和广大读者参考。 ——编者
芝加哥地铁伊利诺伊医学区站的超长坡道 来源:谷歌街景
面向全民的通用设计
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坐落在密歇根湖畔,由于市内运河交错,设有多处钢铁渡桥。笔者发现,这些渡桥的金属结合部分往往锈迹斑斑,且得不到及时清理。无独有偶,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也随处可见皲裂的路面和磨损的路肩,许多城市设施看上去也颇有年头。初到美国的时候,眼前的这幅光景与笔者想象中的美国有不小的出入。作为一个被屡屡搬上屏幕的大都市,芝加哥的很多细节并不尽如人意,北京的城市面貌反而给人更加靓丽和恢弘的感觉。
但随着在美国生活的时间久了,笔者注意到了美国一些城市设施的合理之处——往往采用“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又名全民设计、全方位设计,是指对于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使用者,这是城市管理软件中重要的一环。美国正是一个通用设计极其发达的国家,通用设计理念几乎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它们相互关联,构建成了一套完整紧凑的系统,不仅给大众,也给残疾人与行动不便者的独立生活带来便利。
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是全民的组成部分,通用设计必须覆盖到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打个比方,一位盲人要独自前往一家通用设计完备的商场,在那里他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购物和娱乐,但他前往这家商场的路上却没有任何为盲人服务的设施,那么无论商场里的通用设计多么周到、多么贴心,对这个压根儿到不了商场的盲人都是毫无意义的。通用设计构成的系统是一条链,哪个环节缺失,都会让其他环节难有用武之地,自然难逃闲置荒废的命运。
美国街头的自助售报箱
残疾人享“一条龙服务”
美国公共设施通用设计系统到底有多发达?一个残疾人从出门到目的地,中间会经过的所有地方,都会有指引他们的服务设施。这一点在街头有着很直观的体现:美国的大街小巷,单独行动的盲人等残疾人很多,随处都可以看到盲杖和轮椅的身影。笔者在芝加哥的同伴曾为盲人设计厨具,目的是让他们能亲手尝试做饭,享受烹饪的乐趣。在设计调研过程中,笔者曾陪同她在街头和校园采访过多名盲人,之后又在一家盲人救助中心做义工,与盲人互动,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生活方式。
由于通用设计渗透到了残疾人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这些人的脸上无一不露出自强与自信的光辉。盲人们并不觉得自己比正常人缺少什么,他们中不少人并不上专门的盲人学校,而是去普通大学就读(很多学校也会给盲人学生提供资金援助)。很多残疾人像普通人一样求职,他们会去做任何能够胜任的工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共设施的通用设计。
在伊利诺伊大学就读的吉姆(Jim)是一位先天盲人,笔者偶遇他3次。令人惊讶的是,3次均在不同地方,而吉姆每次都独身一人。他不带导盲犬,只拿一根盲杖。像健全的同学一样,他完全能凭一己之力自由地穿梭在车站、广场、食堂、图书馆等各大公共场所。
通用设计在美国公共设施上的普及,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不仅设施的使用有盲文解说,就连温馨提示和安全须知下面,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盲文。这种细致,让盲人与普通人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这也是通用设计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让所有使用设施的人能够掌握相同的讯息,做到无障碍交流。能用、好用、通用,才能让无障碍设施对得起当初的投入。
除了盲文之外,声音对盲人来说同样是很好的导航工具。以交通安全为例,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为盲人设置了声音辨识系统。在盲人过人行横道的时候,通过声音的长短和节奏变化提示他们红绿灯的交替,协助他们安全通过马路。在得克萨斯州的州府奥斯汀,笔者体验了当地交叉路口独特的语音导航系统。按下红绿灯柱子上的按钮后,能听到一个人用清晰的声音报出穿插在这个路口的是哪两条路、下一个红绿灯转换的等待时间,以及简单的导航提示。譬如,此路口左转通往何地,右转又通往何地。如此贴心的设计与详细的说明,充分展现了奥斯汀在通用设计上的细心考量。不仅是盲人,这样的语音导航同样能够让普通人获益,充分体现了通用性。
通用设计需以人为本
地铁站设计“不妥协”
在美国,残疾人搭乘公交车是有优先权的,当公交车靠站后,车门处会放下一块电动踏板,搭在路肩上形成一个简易轮椅坡道。坐轮椅的人经此上车之后普通人才能登车。车内前两排的座椅是折叠式的,收起后就为轮椅留出了足够的放置空间。座椅下方还有专门用于固定轮椅的机关,防止轮椅在行车途中胡乱滑行。
其实,北京近几年购置的公交车同样设计了这种无障碍装置,但轮椅踏板的利用率却几乎为零。有国内媒体报道,有些车型的踏板很不好用,还有不少公交司机对操作踏板一头雾水。不知道是由于行动不便的人不乘公交车,还是由于踏板本身并不开放而导致这类人群坐不了公交车。但可以肯定,通用设计不完善造成的无障碍设施断点,对残疾人独立出行的阻力很大。
地铁方面,芝加哥是全轨道交通网络相当发达的城市,直梯和扶梯几乎是全市所有地铁站的标配。当然,这些也是国内正在逐步完善的通用设施。笔者要重点着墨的,是美国地铁站对环境的“不妥协”,是将通用设计和对残疾人的关怀进行到底的这份坚持。
在芝加哥市区的某些地方,因环境条件限制无法设置扶梯与直梯,而无障碍设施对于残疾人的出行必不可少。例如地铁伊利诺伊医学区站,出入口在站台前后的两座桥上,站台位于桥下的高速公路中央,因离桥较远而无法架设直梯。面对这种情况,芝加哥地铁站的设计者“固执”地采用了“不妥协”的解决方案:用长达100多米的平缓坡道连通两座桥上的出入口,坡道中间设有水平段作休息区,坐轮椅的人能轻松地独自上下。这种死活都要方便残疾人坐地铁的考量,让人在细节之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爱心。
与芝加哥一样,如今北京也拥有大量低地板无障碍公交车,采用空气悬架的底盘还能使车身向站台一侧倾斜,但车上的轮椅踏板使用率几乎为零。 季天也/摄
园博园成“无障碍孤岛”
设计师进行设计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人与产品的关系、使用者生活和工作的整个环境。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有句名言:“功能决定形式(form follows function)。”美国发达的通用设计系统方便了盲人吉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疑归功于通用设计重视的是用户体验,而非拘泥形式的美感。
其实,通用设计的概念在中国也越来越被人重视。从北京地铁新线路架设的直梯、安全门,到很多小区居民楼单元门添加的轮椅坡道,甚至园博园指示牌上的盲文提示,都不难看到中国的通用设计在逐渐完善中。然而,就笔者看来,目前中国城市对通用设计的实践还只是停留在“点”的层面上,通常是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尚没有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北京丰台区的园博园就是通用设计孤立的典型。笔者曾经两度前往参观,那里的厕所告示牌刻有盲文解说,厕所旁的自动售货机还设有语音导购,这些无疑都是方便盲人游园的设施。然而,在通往园博园的路上,却鲜有这样的无障碍设计。也就是说,残疾人凭借一己之力根本到不了园博园。园博园对残疾人来说就像一座美丽的孤岛,园内的无障碍设施弄得再好也派不上更多用场,最后就不免闲置。倘若有亲友陪同,那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依赖性又会大打折扣,同样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使用价值。笔者认为,城市系统设计正是我国通用设计需要完善的地方。
北京市朝阳区专设的微信自助图书馆,借还书需刷二代身份证。 季天也/摄
公共设施实用才是硬道理
除通用设计外,美国在其他公共设施上也将“功能决定形式”的思想贯穿始终。许多公共设施都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量简化造型和结构,从而大大降低设施的故障几率和相应的维护成本,也让设施的拆除和移动更加便利。这种贴合实际的理念,使得美国城市街头极少出现闲置的公共设施。
在国内,除了订阅,市民购买报刊杂志的主要渠道是报刊亭。也许是国情不同,报刊亭的功能在美国被分割了:一些需求量不大的杂志被放到超市书架供市民选购;人们每天都要阅读的报刊类读物放在街头,用自助售报箱——透过玻璃橱窗展示报刊的“铁盒子”自助销售。而且,自助售报箱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和拆移都很轻松。功能的合理安排让美国的报刊贩售实现了“轻量化”。
相比之下,北京朝阳区推出的自助式微型图书馆,可能会面临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该设施通过扫描身份证件取书,完全自助式操作。看起来是非常好的设计,但设施复杂的电子结构带来的,是高昂的维护成本。
首先,可供借阅的书籍需要经常更换,这就要求整个微型图书馆系统有一套细致严格的管理体系。为了便民,微型图书馆还需要具备相当多的分布点,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图书馆网络进行管理,管理部门很难面面俱到。而一旦配套服务跟不上,等待这个惠民设施的又会是闲置和荒废。
一个公共设施的价值高低,体现在它给使用者带来的效果,比如舒适性、便利性等,而不是它有多么“高大上”。实用才是硬道理。只有让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才能避免沦为“街头饰品”。
轮椅升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