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下海”应规避权力“旋转门”

12.04.2016  15:57

4月6日有媒体报道,10天前,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官网上的一则消息透露了该院的人事变动:市 卫生 计生局原副局长潘伟彪教授正式以该院院长的身份亮相。从今年1月初开始疯传的“卫计局副局长辞职下海”一事,至此尘埃落定。

潘伟彪“下海”并非个案,近年来东莞有不少公务员“下海”。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8月,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一名副局长辞职创业;2015年7月,中堂镇环保分局局长黎志刚辞官任职企业。根据公开报道,东莞公安、法院系统的公务员辞职也很突出:2016年仅东莞市第一法院去年就流失法官14人、今年开年又有6人请辞;2014年第三法院流失20人;2014年上半年,东莞市公安局政治处已收到至少超过358份申请调动或者辞职的报告。这只是公开了的,没有公开的也不少。笔者了解到,东莞辞职“下海”的还包括多名正处级领导。

公务员曾一度代表着“高收入低风险”、“稳定”、“铁饭碗”,正如媒体所说,“在东莞,很多人羡慕公务员,当个科长、所长甚至只是当个科员,都被认为前途远大”。然而,随着东莞 经济 社会日益发展,人的价值观和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做官”已远非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志,有人愿意选择其他更自由、更能实现人生理想又或者收入更高的职业。正如有网友评论“为官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商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大量的人才都涌往公务员之路,使得社会最优秀的人才过分向体制内集中。如今,“有进有出”的局面回归了公务员作为一份职业的正常状态。职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形式之一,随着公务员流动,人才在更合适的地方开花结果,对社会经济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但现实情况却并不能如此理想化。有评论认为,潘伟彪“下海”所去之地是其之前管理的医疗机构,无可避免会让人产生“遐想”。在美国,这种情况被称为“旋转门”——一些人在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之间进行双向角色转换,一些商界人士迈出“旋转门”进入政界,一些下野官员通过“旋转门”离开政府进入私营企业。这种现象频频发生引起不少人担忧,政府在制度设计中作出明确规定,试图在政商界之间设立“防火墙”,用权利制衡和舆论监督确保“旋转门”只为人才储备和交流服务。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政商界“旋转门”的存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官员型商人凭借出色的办事能力、果断的行事作风、专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无疑可令其在各自工作领域中游刃有余。但这种能力和作风,一旦被用于徇私舞弊、权力寻租等,其杀伤力便难以估量。

由此可见,既使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公务员离职“下海”也不仅仅只是个人选择,他们的行为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我国的《公务员法》对于官员的辞职“下海”的情况也有明确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要让有志于“下海”的公务员在阳光下流动,就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商业环境,在他们辞职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消磁”,按照法律建立起严格的利益区隔机制,让所谓的“旋转门”经得起制度的严格审视,从而使社会流动既充满活力,又合法 健康